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是构词能力很强的多义语素,能够很容易地与其他语素结合,产生新词,派生出一个庞大的同素词族。本文从语义范畴和认知角度对“白”展开语义分析,通过对CCL语料库中语料分析整理,以语义出现时间为线索,梳理“白”语义发展脉络,归纳出含“白”词汇的语义网络并构建起对外汉语教学语义网络。在此过程中发现语义发展往往是由表征具体的事物逐步转向抽象事物,语义范畴具有从日常相关转向专业领域的特点,以此为核心提出教学语义网络的构建原则,并将含“白”词汇语义网络进行颜色词“红”和介词“把”的类推使用,在此基础上认为其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阐述了选题缘由和意义,对前人的研究包含语素和词义的关系、词汇语义网络和外汉语教学、“白”本体研究等内容进行综述,说明采用描写分析法、文献考据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为CCL语料库。经过综述发现现有研究中对教学语义网络的构建方面还尚有一些空间。第二部分是“白”的语义分析,首先考察“白”的各个语义出现的朝代顺序,“白”从基本的颜色义向非主观性的语义发展,产生了明亮义、认知义、动作义等,而当发展到“清白;高洁”义、“显明;显赫”义时,这些具有评价义的义位说明“白”的语义开始融入了一定的主观性。当发展出“平白地;平空地”及带有预设否定义这样极具主观性的义位时,“白”已经发生了词义的虚化。在此基础上再对含“白”语素的词汇进行语义分析归纳,结合认知隐喻转喻理论和语义联想方法构建了“白”的语义发展网络和由近170个含“白”词汇组成的语义网络。第三部分首先对《发展汉语》综合系列教材中含“白”词汇出现的顺序、频率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中词汇出现的情况并不完全符合词汇语义演变的路径。其次,把含“白”词汇分为表征具体事物和表征抽象事物两类,在语义发展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构建符合认知规律的“白”对外汉语教学语义网络模型,并构建《发展汉语》中含“白”的词汇教学语义网络,对比前人的语义网络,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提出了两条构建的基本原则:第一,词汇意义表征由具体向抽象发展;第二,语义范畴由日常生活到专业领域排列。第四部分是对“白”对外汉语教学语义网络构建方式类推性展开的研究,根据前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总结出的原则对含有“红”的词汇和含有兼类词“把”的词汇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语义网络的构建,说明对外汉语教学语义网络构建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