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械合金化法制备(Ti,W)C-Ni基金属陶瓷组织性能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qo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Ti,W,C单质粉末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Ti,W)C固溶体粉末,并以制备出的(Ti,W)C固溶体粉末为硬质相原料,金属Ni为粘结相原料,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Ti,W)C-Ni基金属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抗弯强度测试仪、洛氏硬度计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Ti,W)C固溶体粉末和(Ti,W)C-Ni基金属陶瓷的成分,显微组织及室温力学性能。  本文首先简要综述了金属陶瓷的分类,介绍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发展简史,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其次简单介绍了预固溶处理的意义,目前(Ti,W)C固溶体粉末的主要制备方法;然后着重就机械合金化法的发展历史,球磨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最后,在前述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采用的技术路线。  研究了W含量以及球磨时间对(Ti,W)C固溶体粉末合成的影响。目标成分为(Ti0.95,W0.05)C、(Ti0.9,W0.1)C和(Ti0.85,W0.15)C的粉末经不同时间的高能球磨后能够得到(Ti,W)C固溶体粉末,目标成分为(Ti0.8,W0.2)C的粉末经24h高能球磨后,仍无反应发生。在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目标成分为(Ti0.95,W0.05)C、(Ti0.9,W0.1)C的粉末经8h高能球磨后再在1200℃下保温一小时,体系中残余的W固溶到TiC晶格中,形成了(Ti,W)C完全固溶体。而经8h高能球磨后的目标成分为(Ti0.8,W0.2)C的粉末在1300℃下保温一小时后,体系中仍然有W未能固溶到TiC晶格中,未能形成(Ti,W)C完全固溶体。  在前述基础上,研究了硬质相中W含量对(Ti,W)C-Ni基金属陶瓷组织性能的影响。随着样品硬质相中W含量的增加,显微组织中―白芯-灰环‖结构以及无芯环结构的数目明显增多。环形相的厚度增加,晶粒尺寸以及―黑芯-灰环‖结构中黑色芯相的尺寸则减小。以完全固溶体为硬质相原料的金属陶瓷的晶粒要明显比其他样品的晶粒粗大。抗弯强度与硬度随着硬质相中W含量的升高而先增加后减小。在1450℃下烧结得到的金属陶瓷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其抗弯强度为1693MPa,硬度为HRA89.5.以完全固溶体为硬质相原料的金属陶瓷其抗弯强度为1545MPa,硬度为HRA91.2.  研究了粘结相含量对(Ti,W)C-Ni基金属陶瓷组织性能的影响。随着样品中粘结相含量的升高,样品的晶粒尺寸增大,样品的抗弯强度提高,而硬度则随着粘结相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粘结相含量为20wt%的样品综合性能最优,其抗弯强度为1636MPa,硬度为HRA88.5。  研究了烧结温度对(Ti,W)C-Ni基金属陶瓷组织性能的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显微组织中黑色芯相的分布更加均匀,完整芯环结构形成,且环形相厚度变厚,晶粒尺寸变大,样品的抗弯强度以及硬度都有所提高,最佳的烧结温度为1450℃.
其他文献
本文从浅水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并结合水环境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分析研究了二维水流水质黎曼近似解模型。模型的性能和计算精度对模型的实际应用很重要。本文分
该文首次根据机械力化学原理,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处理高炉水淬矿渣,研究了矿渣高能球磨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及其对矿渣显微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净浆小试体强度实验检验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