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后中共接管长沙研究——以长沙市军管会为视角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u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战争后期,为了接管国统区,中共作了充分的准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干部储备。为了接管湖南,中共从华北各地抽调了一批干部,一面筹建机关,一面整训学习,并且随着战线推进逐步向南进发。长沙和平解放,对于能否实现这一点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几个人物,有程潜、陈明仁和白崇禧等人。程潜较为开明,对共产党并不排斥,只是对激烈的反传统和阶级革命有很深的顾虑,在中共统战工作的影响下,很快选择与中共合作。陈明仁对起义基本上也没有异议,只是权力欲较强,对起义后的个人前途很在意。坐镇武汉的白崇禧坚决反共,是湖南和平运动的极大障碍,但是即便精明如斯,还是被陈明仁给骗、给“背叛”了。长沙解放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军事管制委员会是城市接管初期军政合一的最高权力机关。长沙市军管会成立后,厉行城市接管和革命军事管制。接管包括3个步骤,即接收、管理和初步的改造。中共在接管中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对政权机构和企业机构区别对待;二是各按系统、原封不动、自上而下接管与自下而上清点相结合;三是接与管相结合,以期迅速恢复生产。接管的对象,除了政权各部门机关,还包括国民党政府公营企业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此外,依据具体情况中共方面还代管了部分财产。  中共在对长沙的接管中,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渐进协商;二是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抑制有产者的倾向。对长沙的接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稳定了社会秩序,扩大了社会生产,更深远的意义则是预示着共产主义革命即将席卷整个中国。
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太后临朝听政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这在两宋时代尤为突出。终两宋之世,一度临朝听政的后妃有九位之多,其中宣仁高太后便是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期刊
反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始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直至现当代依然广泛存在。反犹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