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社会目标下的城市规划对策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ing1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大化一直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目标,但在当前城市规划的实际运作及建设实践中,经济效益往往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城市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效益的战略考虑和努力,牺牲了许多环境目标,使得“环境效益”日趋低下,城市建设中的出现资源浪费、资源损耗过度的现象,难以维持城市的健康和谐及可持续发展,于是“节约型社会”的口号应运而生了。从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益的角度探讨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建设的策略成为本文最初的出发点。论文阐述了节约型社会这一社会发展阶段性目标和城市空间环境建设之间存在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从城市规划视角探讨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目标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调控策略。研究认为,与城市空间环境相关的节约型社会发展目标应包括对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的节约、对设施运营费用的节约以及对城市能源消耗的节约等。城市空间是城市社会生活的载体,为了有助于实现这些节约型社会发展目标,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与建设应该倡导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科学组织城市空间形态,倡导城市功能适度混合,鼓励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协调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城市密度、规模,构筑高质量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等。论文同时指出,健全城市建设制度,形成文明节约的风尚,建设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其他文献
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是闽南园林的一个分支,其是在当时社会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下,基于鼓浪屿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华侨外来文化所催生的物化产品。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注重经济实
莆田元妙观位于福建省的中部地区,是始建于唐、重修于宋的道教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现存建筑十余座,以仍保留宋代规制的三清殿为主要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逐渐从传统工业向低污染、低能耗的第三产业转变,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办公场所需求的增长,办公街区的概念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并在实践层
本文针对直辖后重庆都市区主城公共空间十年建设的观念、方法和趋势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总结前面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进行综合优化的理念探索。 重庆都市
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出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市域问题也“正式”浮出水面。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并规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要“
中国目前建筑能耗问题十分严重,生活热水更是建筑物中排在供暖、空调和照明之后的第四大能耗,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是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发达国
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中城市意识体现的一种方式,对于创造良好的城市形态,创造人性化的具有场所精神的城市生活环境有巨大的作用。 建筑边界是建筑与环境的中介体
本案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与全面的调研材料为基础,主要建立在对于鼓浪屿近代洋楼建筑中窗及其细部具体形式的分析,探究了其形式的特征与发展脉络,及其形式下反映出的中西方建筑文化
本文主要从制度因素角度,探讨制度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理论意义在于探讨制度变迁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为长春市城市空间接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实践意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率高速增长,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逐年提升的重要时期。但在中央对于18亿亩耕地红线的硬性约束下,国家对建设用地的审批却日益严格。基于这种现状,旧城更新成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