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鼓是古老中国精神与力量的象征,历尽沧桑的中国鼓在历史文化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扎根于悠久而深厚的民众文化土壤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志气与风采。中国鼓历史悠久、沉淀丰厚、种类繁多,演奏形式和技巧丰富,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无论作为一种音乐现象还是文化符号都伴随着中华历史文化长河奔腾不息。中国鼓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伴随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密切,中国传统音乐也踏上了全球化的列车,中国鼓在演奏技法与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日臻完善与成熟。如今很大程度上对乐器演奏技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演奏法变化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听众对乐曲欣赏与鉴别能力的提高和乐曲创作数量的增加等诸多因素,使得对乐器演奏技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演奏技法本身分类则越来越细。有些乐曲或表演情景需要特殊的音响效果或风格要求,常规的演奏技法不能充分饱满的表达其韵味,亦乐曲作者对某个乐段有特殊音色要求,常规演奏技法无法突破等原因,造成演奏困难。基于以上因素,中国鼓演奏技法需要顺应时代需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创新发展,以保持中国鼓演奏旺盛的生命力,展现新时代风貌与艺术形态,为民族器乐艺术创新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笔者通过访谈“叠击”演奏技法原创者王军副教授了解该技法的创作来源及研究过程、现实依据的历史脉络,并结合自身演奏实践经验对该创新演奏技法做出尝试性探究。本文以中国鼓“叠击”创新演奏技法为立足点,从中国鼓演奏技法方面切入,结合比较常规中国鼓演奏技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文献等方式分析中国鼓演奏技法现状说明其创新背景。“叠击”演奏技法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增加了鼓槌“槌尾”这组击打点,使鼓槌的各个击打点都得到充分利用,鼓槌通过利用槌头、槌尾两个击打点之间的配合产生不同的节奏型,而另一只手可以同时进行不同声部的演奏。拓展了演奏方法。本文从“叠击”演奏技法的握槌位置、演奏原理及方法、训练方式以及击打点组合方式等方面结合常规演奏技法进行详细概述,例如在“训练方式”一节中,笔者从不持槌状态下、持槌状态中各个击打点的配合练习,到叠击“滚奏”的训练方式依次进行讲解。其实践应用则包括音色与形式变化、曲目创作、“叠击”鼓槌的制作与乐器摆放等方面;最后提出“叠击”技法产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拟解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