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思想起,产业扶贫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且备受各界关注,并推动中国扶贫事业取得瞩目成就。实践表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具备突破贫困均衡陷阱的杠杆作用与引领社会资本扶贫的示范作用,已经成为实施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之一。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与人口大省,既是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地带,亦是扶贫工作重点区域。然而,审视河南省商业银行支持产业扶贫现状,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动力不足、模式有限、手段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扶贫效果。据此,有待进一步引导中原银行等省内商业银行立足于省情农情行情,积极帮扶贫困地区开拓、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提高金融承载力和金融资源利用率来支撑扶贫产业不断壮大以及贫困群体持续增收,继而在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民生发展的基础上,加速全省脱贫攻坚进度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根据对河南省产业扶贫现状的基本判断,依托于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农村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以河南省商业银行支持产业扶贫为主线索,以中原银行支持潢川县“小龙虾”产业发展模式为主要分析对象,沿循“理论基础辨析——基本格局廓清——现存问题透视——典型个案分析——发展对策建议”的研究逻辑,坚持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与典型个案分析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际、定性与定量、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宏观与微观等多维角度,力求从防范发展风险、培育竞争优势、内部激励等角度客观评价河南省商业银行支持产业扶贫的实际效果,并在构建多元主体扶贫参与格局、创新商业银行产业扶贫模式、加强产业扶贫运行保障措施等方面优化下一步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