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是人与自然相互影响和交互作用最直观、最紧密的关系体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是缓解由人地矛盾带来的资源压力和解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支持下,解译彭州市2007、2010、2013年三期遥感影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计算,提取研究区这3年土地利用信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讨论了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通过对土地利用程度、转移矩阵、相对变化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2007-2010年,2010-2013年两个时间段,彭州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从0.510将降低到0.489,其中位于海拔较高的龙门山镇和白鹿镇在两个时间段内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都是最高,土地类型变化剧烈,而平原地区则相对较低,土地类型变化缓慢;(2)两个阶段,耕地面积处于递减状态,并且减小速度从1.61%增加到2.89%,林地则先以1.345%速度减少后以1.81%的速度增加,城镇及其工矿用地一直在增长,速度由15.78%降低到4.19%。(3)2007到2013年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方向都呈现出以下特点:耕地大部分转为城镇及其工矿用地和林地,而林地在转为耕地之外还有少部分转化为未利用地。(4)研究区各个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从-6~17之间转变为-17~5之间,而各镇土地区域整体利用则由快速发展进入了休整期。2007-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较大,表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影响程度较大,其中通济镇、隆丰镇程度变化最为剧烈,2010-2013年,整体的利用综合水平增大,但是变化幅度不大,处于稳步发展。三界镇、桂花镇、丽春镇、通济镇、新兴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减小幅度较大,最大达到-17,表明这些镇土地处于调节整理阶段,结合其土地转移方向发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林地增加。(5)从利用区域差异指数来看,隆丰镇、葛仙山镇、丹景山镇在2007-2010,2010-2013两个阶段耕地和城镇及其工矿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率都较大,且均大于1,表明该地区工业化进程较快,大于整个彭州市变化幅度,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