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合作绩效的产学研合作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g45y5465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上世纪的90年代就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创新为人类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在这一前提下,众多企业为了增强其科技竞争力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技术创新之中,但由于企业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来完成技术创新。在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几十年中,取得了许多成绩,丰富了经验,但是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直阻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发展。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做进一步深化研究,旨在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本文所用到的理论方法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现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对影响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因素及其与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影响合作绩效的四个维度及每个维度下的子因素,通过问卷发放获得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绩效具有正相关性。之后本文研究了企业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伙伴的选择来提高合作绩效。结合对合作绩效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及现实情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邀请来自大学和企业的10名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打分,使用群决策的方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为企业在进行产学研合作时选择合作伙伴提供了依据。随后本文探讨了企业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来提高合作绩效。指出当前我国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上并没有与最终的绩效相挂钩,结合本文提出的对合作绩效的若干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企业可以采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合作模式的选择标准,从技术创新阶段和企业规模两个层面入手,构建了合作模式选择模型,使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的情况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选择出较为合适的合作模式。本文最后分析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应制定何种利益分配机制来提高合作绩效。基于对合作绩效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的考虑提出企业在进行产学研合作时根据不同的合作模式应制定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同时将企业的合作模式分为委托开发和合作开发两种模式,针对这两种模式分别构建了各自的博弈模型。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本文以改善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绩效为主线对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合作伙伴的选择、合作模式的选择以及利益分配方式的确定,探讨了在这三个环节企业该如何决策才能提高最终的产学研合作绩效。其次本文提出基于企业合作绩效的产学研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随后从企业技术创新阶段和企业规模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基于企业合作绩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模型,最后探讨了企业在不同的合作模式下可选择的不同利益分配方式,丰富了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理论。
其他文献
低压电网多参数数显仪是一种对低压电网中传输的三相交流信号进行实时测量的装置,它不仅可对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功率、功率因数等参数进行测量,而且可对低压电网中的短
近年来,新型功能材料及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和复合化发展的趋势,使得尺寸在纳米尺度的层状材料和柔性多层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服役行为成为其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采用超
在生产的过程中,将桥式起重机予以有效应用,可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然而在桥式起重机使用的过程中,因为有很多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出现故障的概率是较高的。本文即桥式起重
一个日本苹果150元,一个墨西哥南瓜标价588元,一斤澳大利亚进口牛肉600元……在这么“昂贵”的高端超市里,依然有众多“粉丝”来光顾。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哪些?不走寻常路的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疾病。当前该病在我国流行区域甚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疫情与奶牛、羊只等的流动情况关系较大,新发患者主要分布在牧区
在乙醇介质中、碱催化下、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凝胶化所用交联剂,考察了反应介质、反应物摩尔配比、反应温度以及地层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
空间可展开机构是人类进行空间探测活动不可缺少的航天装备,空间可展开机构中研究最活跃、发展潜力最大的一个分支是空间可展开天线,空间可展开天线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航天科
<正>伊墨卿先生的隶书和行书为清代巨擘,他的书法既有王字的深厚工底,又有对金石碑版的深刻研摩,从他与翁方纲、黄小松等人的交往来看,这种研究一定从他年轻时代就开始了,可
从规模、结构和时序三个方面构建了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入住人口系统的评价指标,选择公共服务设施结构满意度和人口入住率作为衡量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入住人口子
<正> 由我院基础学科部与石油开发系共同承担的学院“七·五”科研项目“低渗透油气藏岩石物性测试新方法——瞬时脉冲致密岩石渗透率测试”,于1991年11月15日在我院通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