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白木香聚酮合酶基因KS2、KS3和KS5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纯化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love_s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产沉香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含有树脂的木材,在传统中药中被归为行气药,具有行气止痛之效(陈宏降等,2011)。沉香的主要活性成分有两类,色酮类化合物及倍半萜。其中色酮类化合物是沉香的最重要的特征成分,且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如抗过敏和神经保护等。然而,由于色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发现得较少,且具有结构的独特性。基于色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我们推测聚酮合酶可能是其合成的关键酶。
  因此,本研究通过白木香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及白木香虫漏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受到伤害白木香茎部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分离克隆三个聚酮合酶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我们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ASY-Blunt-E2中,转入大肠杆菌并进行诱导表达,经镍亲和层析柱纯化目标蛋白,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验其表达及纯化情况。结果如下:
  (1)聚酮合酶KS2、KS3和KS5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利用RT-PCR成功克隆得到3条聚酮合酶基因KS2、KS3和KS5全长序列。全长分别为1200bp、1197bp和1254bp,分别编码398、297和41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分别为43.4kD、43.2kD和45.6kD,利用NCBI数据库的BLAST功能进行比对,发现其与柬埔寨沉香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7%、95.2%和83.7%。对氨基酸组成,亲水性疏水性,跨膜结构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蛋白均无跨膜结构,不稳定,具有疏水性。KS2、KS3和KS5基因预测的二级结构主要结构元件为α-螺旋、无规则卷曲以及扩展链,并对三级结构进行了预测。
  (2).白木香KS2、KS3和KS5基因的原核表达和鉴定
  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ASY-Blunt-E2-KS2、pEASY-Blunt-E2-KS3和pEASY-Blunt-E2-KS5,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ing验证,获得与预期分子量相符的43.4kD、43.2kD和45kD的重组蛋白,表明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得到成功表达。
  (3)目的蛋白的纯化
  对1mmol/L IPTG诱导表达的KS2基因表达包涵体蛋白进行带有His-Tag的蛋白纯化,得到子量约为44kD的蛋白条带,即KS2表达的蛋白。而对0.5mmol/L IPTG诱导表达的KS3和KS5基因表达可溶性蛋白进行带有His-Tag的蛋白纯化,得到分子量分别约为44kD及45kD的蛋白条带,即KS3和KS5表达的蛋白。
  综上,本研究对白木香中KS2、KS3和KS5基因编码蛋白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了原核表达体系,并进一步分离纯化了其表达蛋白,为下一步进行体外催化、亚细胞定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进一步研究色酮类化合物在白木香中的生物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出苗率与出苗速率是影响植株成苗、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判断种子质量,幼苗活力的要素。本研究期望通过关联分析的方法检测与玉米出苗速率关联的分子标记,挖掘与玉米出苗速率相关的功能位点,为培育出具有出苗快、出苗整齐度高和耐深播特性的玉米新品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取得结果如下:  1.研究明确了玉米自交系出苗速率相关指标的关系。不同播深下玉米自交系出苗时间与初始出苗时间显著正相关,与中胚轴
玉米是世界三大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粮饲兼用,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呈递增趋势。柱头,又称花丝,是玉米重要的生殖器官,花丝的正常发育与玉米产量直接相关。研究花丝发育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可为深入开展玉米性别决定的遗传机理等研究提供参考,深化人们对花器官发育的理解,同时对玉米杂交种的繁育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L5895突变体是D378自交系中发
学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生产上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以及受各种极端天气因素的影响,玉米倒伏呈增加趋势,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主要因素。然而,玉米的抗倒伏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为深入研究玉米抗倒伏性的遗传规律,从而为抗倒伏遗传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多年不同生态地区的玉米自交系田间表型筛选鉴定,茎秆表皮穿刺强度
学位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由于水稻密植以及高施氮肥的影响,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成为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但由于抗性资源缺乏、病原致病性及植物抗病性研究滞后,限制了水稻纹枯病的抗性育种。因此,解析水稻与纹枯病菌的互作机制并挖掘纹枯病抗性基因对纹枯病抗性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位
近年来,全球太阳辐射不断下降已经成为限制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弱光成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逆境之一。本研究于2015-201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36°09′N,117°09′E)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选用夏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试验处理,即花粒期遮阴(开花-收获,S1)、穗期遮阴(拔节-开花,S2)、全生育
学位
2015-2017年,本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36°11′N,117°06′E,海拔178m)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小麦品种泰农18为试验材料,设有4个处理,分别为:仿照当地农户种植管理方式(T1);在T1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适时晚收夏玉米,减少施氮量,提高磷钾肥比例,改一次施氮为分次施氮(T2);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探索作物高产潜力(T3
学位
甘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钾肥在调控甘薯生长发育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表明,适量增施钾肥可以提高单薯重和单株结薯数,显著增加块根产量。对于钾肥促进甘薯块根形成,提高单株结薯数的研究尚少。为探明增施钾肥促进甘薯块根形成的生理机制,本试验以结薯数差异显著的食用型甘薯品种红香蕉(HXJ)和北京553(BJ553)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钾肥(K2O)施用量,分别为0g·m-2(K0)、12g·m-2(K12
学位
棉花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纤维是纺织工业最重要的天然原料。棉纤维突变体是研究棉纤维分化发育的分子机理及遗传的优良材料。LiSd极短纤维突变体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在转Bt.Cry1A基因育种的(20R37×5A41)F2代群体中发现的1个新的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叶片和短绒表现正常,但是纤维极短(6-7mm),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发现,其纤维表型遗传稳定。本研究以LiSd为材料,对其开展了遗传、等位
学位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CO2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并释放O2的生化过程,是植物碳同化和生物量积累的重要途径。光合作用根据碳同化途径不同主要分为C3、C4和景天酸代谢(CAM)三种类型,其中,C4植物具有CO2同化速率高,光呼吸弱等优点,在高温、干旱等逆境条件下,其生物产量显著高于C3植物。  在C4植物,如玉米中,光合作用需要通过花环结构的两种细胞:叶肉细胞(MC)和维管束鞘细胞(B
学位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遗传育种的基础,是对棉花品种进行遗传转化改良的重要技术环节,又是生命研究的一个重要模型。  体细胞胚胎发生是体细胞向胚胎发生途径转变的发育重建过程,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类似合子胚发育的独特现象,而且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可以在离体条件下人为控制,是最完全的细胞全能性表达的一种方式,是细胞全能性的有力证据和经典示例。  生长素诱导体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