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科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师生教学的主要依据,重要的教育教学构成要素。教师的教科书使用水平关乎课程实施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成效。目前,教科书的研究者多为教科书的编写者与使用者,研究视角多集中于教科书的编制、出版与发行等,而关于教师教科书使用方面的研究相对偏少,聚焦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研究的则更少。鉴于此,本文基于教师教科书的使用视角,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座谈访谈等,对小学语文教师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师生教学的主要依据,重要的教育教学构成要素。教师的教科书使用水平关乎课程实施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成效。目前,教科书的研究者多为教科书的编写者与使用者,研究视角多集中于教科书的编制、出版与发行等,而关于教师教科书使用方面的研究相对偏少,聚焦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研究的则更少。鉴于此,本文基于教师教科书的使用视角,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座谈访谈等,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科书使用水平与策略展开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提升与策略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与座谈访谈等,以孔凡哲教授的“教科书使用水平模型”为基础,结合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与特点,构建小学语文教科书使用水平分析框架并展开研究。首先,依据教学活动划分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分“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等四大方面对模型细化,将每一维度具体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构建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分析框架,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评估表,编制调查问卷,对信阳市122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学校类别、职称、学历、任教年限的教师在教科书使用水平上存在差异。其次,为进一步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的使用情况,研究采用课堂实录的评价方式,结合教师任教年限等因素,从问卷调查样本中选择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个案分析;并针对三位老师开展深度访谈,深入了解教师对教科书使用的认识状况。最后,依据调查分析,探讨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敏感度不高、评判教科书的意识淡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主要有: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资源整合能力、增强教师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敏感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科书评判意识与反思能力、积极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其他文献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是一种价值取向审美的,富有情感的,关注体验的教学活动,其教学实践的主要依托是言语实践,途径是多元互动,目的是寻求学生的精神生命成长。“诗意语文”理念自提出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引起了学界不少议论和探讨,但其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中甚少提及,基于这一空缺和“诗意语文”自身的价值,本文对该理念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对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论体系进行
本选题以古诗词和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初中古诗词教学对策,旨在揭示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特殊规律,有助于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第一部分是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理论。首先,界定核心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界定古诗词范围、体裁和题材。其次,简述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学习区理论、探究式教学理论以及中
针对语文教学存在课型混淆、精读精讲过多、学生读书过少、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等问题,统编版教材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办法,力图对此进行纠正。其中,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板块方面,它主要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编排多层次的助学系统的方式。然而,面对新教材、新变化、新要求,语文教师是否能真正做到深入研读教材,是否能对教读、自读两种不同课型进行准确定位并科学施教,是否能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力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学物理教育中的重要知识点,但同时加速度概念本身也较为抽象,在物理学领域一度曾被誉为是“最难建构概念”。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当中回避不了加速度的概念学习,对于教学工作而言,高中阶段学生的物理学科知识学习,需要建立起分阶段、分层次的认知途径,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加速度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学习进阶理论作为现阶段教育理论的热点理论,其旨在借助模型建构的方式,针对某一个
信息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加速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自1869年门捷列夫以经验和实验数据为依据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以来,人们从实验或经验出发,运用化学符号系统表征化学知识,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与多学科交叉渗透,如今化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成为现代社会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客观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也是由数学概念构成的。正是由于数学概念的这些特点,使很多数学教师更重视概念在应用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概念本质的教学,导致许多学生虽能解题,但不明白其内涵。初中数学中数与代数的相关内容一直占据着很大比重,地位十分重要,是学会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只有设计契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
课程标准确定了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有许多途径和方法。从生物学与自然学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出发,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需要让学生在生物学情境中活学活用,领悟学科本质。创设教学情境是达成这一要求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而且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基于此,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可超越的先决条件。保障学生在参与学校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是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信阳市辖区初中学校体育安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信阳市辖区初中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其受到学校管理者、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体育活动的项目、体育场地和器材及中招体育考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信阳市辖
自2008年起,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第一高级中学郑钢校长带领着教改团队到杜郎口中学、郑州102中、金山中学、山东茺州一中等多个学校实地考察,学习成功的教学模式,扎根一线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最终构建了一套高效民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循环灵动大课堂”。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升素质教育,音乐鉴赏课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艺术修养。但是在高中阶段学校为了升学率,不重视音乐学科,
我国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对数感的学习要求,经历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再次明确了数感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数感成为数学课程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同时,数感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因此,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对数感的研究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数感内涵的六个维度,并以此为框架选编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