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震云的创作是从《瓜地一夜》开始的,1979年还在北大读书的刘震云在杂志《未名湖》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也就是被人称作刘震云处女作的《瓜地一夜》。该短篇小说虽然在当时的文学界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但是对刘震云来说,却意义非凡,自此,刘震云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瓜地一夜》之后,刘震云接连创作了诸如《被水卷去的酒帘》、《月夜》、《江上》、《村长和万元户》、《河中的星星》等一系列短篇小说。1989年,在经过将近十年的模仿期之后才有了被称为新写实小说代表作的《单位》和《一地鸡毛》。1991年以后,刘震云创作了一系列以"故乡"为题材的小说,包括《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和《故乡面和花朵》三部长篇。进入新世纪以来,刘震云的创作日臻成熟,《手机》《我叫刘跃进》等小说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2011年其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获茅盾文学奖。刘震云的写作过程反应了他对世界和人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过程,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时代和个体存在困境的体系性认知。本篇论文试图从"生存困境"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细读,来探寻刘震云是如何由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把握世界和人生的内核,从而试图拯救陷于困境中的人类。本论文一共分为三章,大致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从现实层面来谈生存困境对人的挤压。刘震云早期的小说虽然已经凸显物质匮乏状态下人们的生存图景,但真正对人的精神存在的思考则要从"新写实"系列小说中开始,在"说话系列"和"寻找系列"小说中成熟。刘震云最终拨开了人生的重重迷雾,试图为陷于困境中的人们寻到一条救赎之路。第二章从历史层面来谈刘震云对困境的书写。刘震云不仅具有洞透现实存在的本领,更具有看穿历史本质的眼光。这一时期,刘震云创作了 "故乡三部曲",并完成了对故乡历史的连续书写。在小说中,作家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历史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本相。第三章刘震云从写作手法层面来表述其对生存困境的理解。刘震云用不带感情的笔触描写了《单位》、《一地鸡毛》里原生态的生活,并描述了小林在面对赤裸裸的生活真相时的无奈、尴尬和沉沦。而在"故乡系列"小说中,刘震云则更多是通过嬉笑戏谑的方式来叙写人在荒诞处境中的生存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