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与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第一部分是引言。
第二部分从研究农户的借贷行为出发,分析了农户和政府的关系、传统农户的金融需求和借贷行为的动因、筹资次序、现阶段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等内容,指出了我国传统农户特有的融资偏好和现阶段影响农户融资的三个主要因素:信息不对称、抵押物问题和较高的交易成本,以及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融资状况。
第三部分结合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缺位,缺乏有效的竞争力; (2)农村金融组织功能不健全,正规金融在农村领域的功能弱化; (3)对非正规金融缺乏引导、监督,使得非正规金融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影响其健康发展; (4)农业保险发展缓慢; (5)各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存在风险隐患。
第四部分对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近几年农村地区的资金供需缺口分析,以及利率和供需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需存在非均衡性。
第五部分通过对国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有代表性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日本、德国、印度和泰国四个国家,总结得出几点启示。
第六部分通过上述几部分的分析和研究,按照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供给的总体思路,并在坚持一定的原则前提下,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供给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一、改革农业银行产权制度,完善其治理结构,二、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发挥其政策性功能,三、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充分发挥其支农职能四、建立适度竞争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供给,五、合理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完善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六、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