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影响和制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开始把教师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自“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正式提出以来,学界对于初任教师是每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阶段和关键时期这一论断日益达成共识。然而,从当前初任教师的成长状态来看,他们在入职初期对于所任教学科的教科书文本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生疏、忽视甚至误解,这种教科书文本理解力的迟缓和低下,不仅阻碍了初任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进程,而且导致了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低效。针对上述现象,本研究围绕初任教师的教科书文本理解力这一核心问题,选择一名初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展现其在教学实践中教科书文本理解力发展的过程,并尝试揭示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可行途径。笔者有幸能够利用一年的时间来体验小学语文初任教师的生活,在这期间我与教科书文本之间发生的很多事情逐渐凸显出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能在自然情境中描述现象、形成详尽材料,以致最完整真实地呈现我的经历,并赋予其价值和意义,笔者选择了质性研究方法的一种——叙事研究。以期通过我自身经验故事的呈现,让读者“身临其境”,结合意义阐释让读者有所感悟,从而让更多新教师能够从我的成长故事中获得一些思考和启发。因此,在本研究中我既是研究者,同时也是叙说者。本研究记叙了实习代课期间,发生在我身上的关于理解语文教科书文本的十个故事,力图通过语言描述充分展现初任教师教学生活的真实场景。经过文本重组和意义阐释,笔者认为自己理解教科书文本的历程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即由理解感知的缺席到理解觉悟的萌发,再到理解思路的疏通,最终到理解设计的实践。并且通过对这一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境况给予理论层面的关照和反思,笔者得出了如下结论:(1)初任教师教科书文本理解力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个人性格、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反思精神等内部因素,以及学生特点、教师群体、信任环境等外部因素;(2)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教学反思、观摩模仿和集体研修是帮助初任教师提升教科书文本理解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本研究发现,结合初任教师专业发展与职前教育的重要联系,为了促进和推动初任教师教科书文本理解力发展,笔者建议应在职前师范教育阶段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师范生需要明确自我定位,在校期间养成积极主动的专业发展意愿;(2)师范院校从课程设置等方面帮助师范生完善知识结构,尤其重视教学实践知识的积累;(3)结合笔者完成本研究的经历,鼓励师范生学做教育叙事研究,关注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