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缺血后适应对P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 )术时应用渐进式缺血后适应(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ostC )对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通过比较渐进式IPostC、IPostC 及常规灌注 3 种手段对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变化的不同影响,观察渐进式 IPostC 术式能否更有效地保护微循环功能、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脏功能。探讨其可否推荐在特定的 STEMI 患者中应用,以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  选择 2015 年 10 月-2017 年 12 月期间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及安徽省郎溪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住院,初次诊断为 STEMI。同意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 ),并在发病 12 小时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共入选行 PPCI的 STEMI 患者 122 例,纳入 98 例,排除 24 例。年龄 (63.3±13.6)岁,其中男性 66 例、女性 32 例。随机分为:(1)IPostC 组:共 34 例,年龄 (62.2 ±12.7)岁;(2)渐进式 IPostC 组:共 33 例,年龄 (63.5±11.4)岁;(3)常规再灌注组:共 31例,年龄 (63.4±11.8) 岁。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既往使用心血管病相关药物史。术前检查及生命体征评估:术前 Killip 分级、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脂分析等。收集手术资料: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病变血管数、梗死相关动脉分布、术中用药、再灌注心律失常、支架数量。统计各组患者术后用药情况。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以下观察指标进行比较:(1)临床基线资料和手术资料,(2)药物使用情况,(3)抬高的 ST 段回落幅度总和百分比(Sum-STR)。(4)再灌注心律失常发作例次。(5)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 )血流分级评价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6)TIMI 心肌灌注帧数计算( 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frame count,TMPFC )评价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7)测定 CK-MB,计算 CK-MB 峰值。(8)使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随访统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次 PCI 或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大出血。  结果  (1)各组患者术前基线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各组患者术中 IRA分布、病变血管数量、植入支架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各组均有部分患者术前存在心血管药物服用史,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中部分患者冠脉内注射了替罗非班、硝普钠,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术后均按照规范使用药物,部分经济条件许可且无禁忌症的患者选用了替格瑞洛。采用 IPostC 的 2 组患者利尿剂使用比例较常规组低,存在显著性差异。除利尿剂外各组术后药物使用情况无显著性差异。(4)采用 IPostC 的 2 组患者 ST 段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高于常规灌注组,IPostC 的 2 组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渐进式 IPostC 组有更优的趋势。(5)IPostC 处理的 2 组 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灌注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渐进式 IPostC 组心律失常数量最少,表现最优,但采用 IPostC 的 2 组间差异不显著。(6)采用 IPost C 的 2 组 TIMI 0-1 级血流发生率较常规组低具有显著差异性;各组 TIMI2 级血流比率无显著差异;采用 IPostC 的 2组 TIMI 3 级血流比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具有显著差异性。采用IPostC 的 2 组 TMPFC 值更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渐进式IPostC 组帧数更低,但 IPostC 的 2 组间TMPFC 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7)术后 7 天各组间 LVEF、LVEDD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 3 个月 IPostC 2 组的 LVEF 较常规组有不同程度提高,LVEDD 有改善;其中渐进式 IPostC 组LVEF 提高更为明显,采用 IPostC 的 2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IPostC 的 2 组 CK-MB 峰值明显较常规组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在随访中发现,传统 IPostC 组及常规组患者住院期间有心律失常发作。术后各组均有部分患者在院期间发作心力衰竭。常规组术中死亡 1 例,原因为严重无复流。每组各有 1 例病人术后 1 月内死亡,其中常规组患者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IPostC 2 组为猝死。总死亡率 4.1%,各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  结论  1. 渐进式 IPostC 能够更有效的降低 STEMI 患者 PPCI 术中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障碍,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  2. 渐进式 IPostC 能够减少 PPCI 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3. 渐进式 IPostC 能够减轻 PPCI 术后患者左室功能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4. 在经过选择的 STEMI 患者 PPCI 术中实施渐进式 IPostC 操作是简便、有效的,值得临床探讨、推广。
其他文献
摘 要:王熙凤是《红楼梦》的重要人物,她身为一介女流却在荣国府内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堪称一位巾帼英雄。而王熙凤治理荣国府内事务表现出了她卓越的领导能力素质,当然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她领导力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障碍,本文就是围绕她的领导能力体现而展开论述的。  关键词:王熙凤;领导能力素质;发展障碍  作者简介:姚莉(1994-),女,江苏盐城人,汉族,常熟理工学院本科;刘鑫慧(1994-),女,江苏连云港
目的:检测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整合素α5β1在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子宫动脉化疗前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宫颈鳞癌组织中Gal-1、整合素α5β1的表达与新辅助子
随着纺织现代化,新型喷气和喷水等无梭织机成为纺织业主流,从进口织机来看,整机和配件购货渠道不畅,价格昂贵;而我国生产的这类织机,可靠性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多年研究的基础
摘 要:写景诗的创作过程与认知语言学有心理认知过程的契合,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可以从认知学角度透过写景诗的语义表面,探求其间的艺术之美。本文通过对写景诗的認知基础和语篇特点的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理论以《春江花月夜》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剖析。  关键词:写景诗;图形;背景;认知语言学;《春江花月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18世纪英国作家贺拉斯·沃波尔创作的《奥特朗托城堡》被誉为英国哥特小说的鼻祖,开创了哥特小说的先河。哥特小说为历史上一种固定的小说类型,自开创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并囊括了现当代灵异小说、恐怖小说,甚至恐怖经典小说在内的一种恐怖模式。该类小说通常包含的多种意象以及其渲染的恐怖气氛,引起读者思考与共鸣。本文以《奥特朗托城堡》为例,深入研究哥特小說中的意象特征,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状况,分析其内在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