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级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l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木工程结构诸如高层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岩体、海洋平台等,由于地震、火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荷载长期作用引起的疲劳、腐蚀等原因将使结构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经过长期积累而又未得到及时的重视和妥善的处理,必然导致结构使用性能的降低甚至发生破坏,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若能及早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评估结构内部损伤、预测结构性能变化和剩余寿命,并做出相应地维护修缮处理及合理地疏散居民措施,不但能提高工程结构的运营效率,同时也保障了生命和财产安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国正逐渐从大兴土木的建设期转入建筑结构损伤研究的新时期,结构的损伤检测技术作为前沿领域也必将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点研究问题。结构损伤会引起结构动力特性的改变,若建立结构动力特性与损伤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就能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人工神经网络作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其逼近任意非线性映射的能力以及分布并行处理、自适应学习和鲁棒容错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本文结合热点优势,从框架结构构件层次展开研究,利用多种神经网络及参数组合对损伤进行识别和分析,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地介绍了损伤检测的相关概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了损伤识别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智能理论阐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级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的相关概念;②引入了框架结构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级结构损伤检测分析方法,能够连续对结构进行损伤是否发生、损伤楼层分布、损伤位置判断、损伤程度检测的多级神经网络检测技术,避免了将结构损伤指标一次性输入网络而导致的训练时间过长、组合爆炸等一系列问题;③利用结构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模态频率、模态振型),结合理论公式给出一系列的损伤指标,并研究它们与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关系,为后续神经网络损伤检测研究中不同阶段输入参数的选用提供依据;④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五层框架结构建立构件损伤的理论模型,利用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写用户程序完成有限元分析并提取模态参数,结合MATLAB软件平台编制程序用于框架结构损伤识别的联合网络多级检测分析;⑤数值仿真计算,针对各级结构选用不同的模态参数指标,以构造对损伤敏感的标识量,并作为特征参数输入到相应的神经网络(BP、PNN和RBF)中进行结构的预警检测、楼层分类、具体定位和程度评估,实现联合高效的网络识别。
其他文献
本文以烟台龙口南山集团会展中心X区的辐射式张弦梁结构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自振特性,并讨论了支座节点、预应力、撑杆位置等参
依据相关规程规定,大型断层破碎带必须留设合理长度的安全防水煤岩柱,导致大量的煤炭资源不能够充分开采。近些年来,随着精细物探水平、含水层注浆加固改造技术等方面水平不
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结构的受力性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进行结构设计和性能评估的重要依据。现场实测是了解结构动力特性的基本途径之一。在目前所做的此类研究
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一座特长铁路隧道,为全线控制性重难点工程。隧道目前已贯通,施工前期出现较多明显高地应力特征,隧道穿越区地应力场如何分布,有无岩爆活动
混凝土是一种率敏感性材料。因此,在动力荷载作用下,不仅要考虑结构的整体动力效应,同时还需要考虑加载速率对混凝土本构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现有研究是研究应变率对混凝土本
桩基础是我国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由于桩基工程属于地下或水下高度隐蔽工程,其质量受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影响,相对难以控制,更加容易存在安全隐
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钢纤维的掺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起到了增强、增韧和阻裂的作用。钢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结力能阻止混凝土裂缝扩散从而改善活性粉末混
学位
学位
随着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舒适,安全,适用的住房要求也愈加强烈。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这一新涌现出来的绿色环保材料,具有节能,经济,施工便捷等优点,成为工程界
岩土层的剪切波速在工程建设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划分场地类别、确定土层覆盖层厚度、判断场地砂土或粉土地基的地震液化、求取土层动力学参数、以及进行地震小区划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