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dyt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来,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入发展的更深层次,表现为成绩更加突出,问题也更加凸显。其中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忽视对女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得相关的教育策略缺乏针对性,而这种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相关理论研究的匮乏。因此研究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讲,本文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使得相关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丰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的内容。从现实意义上说,本研究既有利于女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有利于女大学生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进而帮助女大学生提升其社会形象。从主要内容来讲,本文由绪论和正文构成。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社会性别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论述。正文重点探讨如下三个部分:第一,当代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现状分析。主要论述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成效和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第二,当代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问题归因。本部分力图从经济社会层面的宏观原因、德育体制层面的中观原因和女大学生个体层面的微观原因三个角度出发,探索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缺失的原因。第三、当代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对策。主要针对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完善教育理念、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构建教育机制和优化教育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讨论,多角度多层次的提出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可行性措施。本课题按照“理论指导→资料查阅→综合分析→理论提升→最终成果”的技术路线,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课题的论证与研究,力求对当代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做出一些有益探索。最终拟作出如下四个结论:第一,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在身心特征、思想观念、社会境遇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有必要在研究差异、重视差异的基础上开展针对女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第二,女大学生在“明荣知辱”方面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在被网络等社会媒体不断“放大”,给社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女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紧迫。第三,影响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因素既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的宏观环境,也包括高校德育体制这一中观层面的因素,还包括家庭教养策略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特征、价值取向、社会性别意识等微观因素。第四,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善这一系统,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内部要素到外部环境共同着手。
其他文献
网络时代是一把双刃剑,把我们的生活变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危害。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这时期的判断标准不够坚定,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
组合性牙瘤是发生于颌骨内的牙源性肿瘤,常被认为是错构瘤,其特征为生长缓慢,无侵袭性。本文报道1例组合性牙瘤,应用锥形束CT术前诊断及评估,指导手术,取出牙样组织39枚,并结
C276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拉伸强度。为研究C276的高温强化机制,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分析C276在500~650℃下拉伸断裂的试样。结果表明:C276在500~65
大数据正在加速各行各业的发展,位置类应用是基于位置信令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挖掘的服务,为机构选址、城市规划等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分析了位置类应用的业务场景及关键技术
当下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本文就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开创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新局面展开论述,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和科技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灌输式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设立民营银行政策的出台,银行同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作为银行系统第四梯队的农商行正面临着新形势、新机会。在梳理农商行发
班组是企业管理组织的落脚点,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面镜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企业所有的工作,最终落脚点都在班组。班组安全文化是班组在安全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班组职工共
高管团队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其人口特征变量对战略运作过程及绩效产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合前人研究理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以A股上市公司为综合样本集,以其中的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围绕这一课题,学者们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