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来,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入发展的更深层次,表现为成绩更加突出,问题也更加凸显。其中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忽视对女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得相关的教育策略缺乏针对性,而这种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相关理论研究的匮乏。因此研究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讲,本文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使得相关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丰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的内容。从现实意义上说,本研究既有利于女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有利于女大学生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进而帮助女大学生提升其社会形象。从主要内容来讲,本文由绪论和正文构成。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社会性别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论述。正文重点探讨如下三个部分:第一,当代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现状分析。主要论述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成效和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第二,当代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问题归因。本部分力图从经济社会层面的宏观原因、德育体制层面的中观原因和女大学生个体层面的微观原因三个角度出发,探索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缺失的原因。第三、当代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对策。主要针对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完善教育理念、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构建教育机制和优化教育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讨论,多角度多层次的提出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可行性措施。本课题按照“理论指导→资料查阅→综合分析→理论提升→最终成果”的技术路线,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课题的论证与研究,力求对当代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做出一些有益探索。最终拟作出如下四个结论:第一,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在身心特征、思想观念、社会境遇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有必要在研究差异、重视差异的基础上开展针对女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第二,女大学生在“明荣知辱”方面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在被网络等社会媒体不断“放大”,给社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女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紧迫。第三,影响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因素既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的宏观环境,也包括高校德育体制这一中观层面的因素,还包括家庭教养策略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特征、价值取向、社会性别意识等微观因素。第四,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善这一系统,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内部要素到外部环境共同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