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注天然气驱技术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因为天然气与原油同属烃类,注天然气有利于对低黏度原油达到近混相、甚至混相驱替,从而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非混相驱油机理主要是:有限量的蒸发和抽提;降低原油黏度;原油膨胀;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可以形成溶解气驱;降低界面张力。部分油田不适用注水或是缺少氮气,二氧化碳气源(渗透率低、强水敏储层等)也是提高采收率实用可行的手段。本文研究内容来自中石油辽河油田兴古7油藏研究课题,因为油藏附近有一条天然气管道,可提供丰富的天然气源,故注气开发技术是辽河油田保持千万吨稳产的重要接替技术,调研表明顶部垂向重力气驱开发技术相对水驱开发能够有效提高油藏采收率,对于油层厚度大的整装块状油藏提高产量也很有效。辽河油田厚层块状油藏地质储量达4.0亿吨,占稀油高凝油的34.3%,大部分采用水驱开发,注气立体开发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本文针对兴古油藏开展了以下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相应认识:1)兴古7油藏盖层封闭测试结果表明:盖层封闭性良好,气体突破压力较高,因此,兴古7油藏适宜开展顶部注气提高采收率。2)相态及注气膨胀实验表明:辽河兴古油藏地层原油组成中重质组分含量较高,呈现为黑油油藏特征。原始地层压力为38.6MPa,目前地层压力为31.8MPa,泡点压力为20.663MPa。注天然气后原油泡点压力及膨胀系数增大,气油比及体积系数增大,原油黏度显著下降,原油密度降幅略小。3)注天然气细管实验结果表明:油藏注天然气的混相压力为45.27MPa。在驱替前缘可以形成混相。目前地层压力为31.8MPa,压力过低,注天然气无法达到混相,只能实现非混相驱。4)模拟基质-裂缝驱替实验表明:顶部注天然气分散短时闷井驱油效果最好,长岩心模型中驱替结束时采收率可达88.45%,其中衰竭占5.41%,基质贡献32.12%,裂缝贡献50.92%。5)通过开展长岩心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重点研究垂向气驱基质吸气条件,垂向气驱基质与裂缝、微裂缝与主裂缝的渗流关系,垂向气驱基质系统与裂缝系统的相渗特征、驱油效率,基质系统与裂缝系统分别对采收率的贡献等,为后期提高采收率做足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