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这部小说有着神秘色彩。而其只有前八十回原著流传至今让这部小说显得更为扑朔迷离。其中最重要的解谜线索出现在原著第五回,即金陵判词。许多学者通过研究金陵判词推测主要人物的结局。为了探索这些学者在解谜过程中是如何得出结论的,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来分析金陵判词与相关人物的语义映射机制,以便让读者从一个不同的视角看到诗歌与人物是如何一一对应,从而理解诗歌与人物的映射机制。同样地,此类分析方式也为理解诗歌提供了一种思路。本文运用理论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本文共包含五个部分。在第一章中,作者简单介绍了《红楼梦》及其中的金陵判词,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在第二章中,作者对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以及该理论是如何被运用到具体研究中进行了综述。此外作者还对《红楼梦》的语言学研究以及其中的诗歌研究进行了介绍。作者在第三章对概念整合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其中作者介绍了心智空间,概念整合的分析模型概念整合网络以及概念整合的过程。在第四章中,作者展开对金陵判词的具体分析,首先通过概念整合网络对十四首判词按书中出现顺序一一分析并对分析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将与人物对应的诗歌部分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的诗歌类型进行概念整合分析。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在该部分中作者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发现,并提出了该研究的局限以及对该研究方向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判词的具体分析能促进读者对人物的理解同时也让整个概念整合分析过程更加清晰明朗。通过对输入空间中与人物对应的诗歌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进行概念整合分析,读者能对诗歌与人物间的语义映射机制有所了解。通过对金陵判词的概念整合分析,本文得出五类诗句与人物的映射关系。此外,本文通过概念整合分析总结出哪些类型的诗句直指人物,哪些类型的诗句更能被扩展,换言之即哪些诗句中的信息能被扩展从而得出关于人物命运的新创含义。与此同时,读者能看出原著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埋下伏笔。通过这样的分析,读者能对诗歌,人物及整部小说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但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局限性。希望能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继续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