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港区陆域顺层滑坡灾变过程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fu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岩质滑坡中最容易变形、稳定性最差的顺层滑坡的灾变过程,依托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南山区干线公路路基灾变过程控制理论与动态调控技术研究》(编号2015BAK09B00),依据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双折减系数的处理和Abaqus子程序功能,实现了用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对滑坡灾变过程的模拟,研究了李家湾顺层滑坡灾变过程的变形破坏规律,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同时从结构面类型、降雨前后、有无后缘裂隙和裂隙数量的角度出发,推导和分析了顺层岩质滑坡的稳定性计算模型。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针对滑坡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的三维建模困难和有限元建模区域远超出勘察区范围的问题,对典型断面进行了物理力学参数稳定性反算,并开发出通过滑坡地质基础数据构筑实体然后再网格化的建模方式,完成了李家湾滑坡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汇总的反算参数合理,所建模型六面体单元占比较高,网格质量较好,且通过了计算检验。(2)为了模拟滑坡的灾变过程,提出了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实现了对滑坡不同部位的折减系数合理分布,通过对李家湾滑坡灾变过程的模拟,分析了各个位移分量变化趋势和各个应力分量分布调整范围。结果表明,位移突变以坡积土前缘最为突出,依据应变累积速率的不同,可以将整个灾变过程划分为稳定状态,欠稳定状态和失稳状态;坡体应力状态不断的调整,会出现新的应力集中区,范围呈现扩大的态势;浅层滑带和深层滑带剪应力存在突变,表现为较强的层间剪切作用,随着折减程度加剧,层间剪切作用有明显的提高。(3)通过失稳判别和双折减系数的处理,对李家湾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评价滑坡稳定性偏于安全,经过处理得到的滑坡综合安全储备都要小于整体强度折减法的结果,但两者的结果相近,说明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折减在用于滑坡的灾变过程模拟和稳定性评价都是合理的。(4)基于合理的简化和假设的基础上,考虑了对滑坡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外力荷载类型和出流缝是否被堵塞的因素,推导了不同结构面类型、降雨前后、有无后缘裂隙和裂隙数量下的顺层岩质滑坡稳定性计算模型,然后对后缘含单一裂隙的直线型结构面模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坡体形态、地下水作用、坡顶超载作用和地震荷载效应对顺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所翻译文本来源于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莱恩·文森特(Lynn Vincent)和美国知名纪录片制片人萨拉·弗拉迪克(Sara Vladic)合著的军事类纪实作品
目的:探索提高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疗效的方法。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腹腔化疗和姑息治疗,记录观察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比较生存期;采用Kaplay-Meier法估计生存函数,Logran
邓小平的"三步走"理论科学地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划分为3个历史阶段,即"温饱型"社会、"小康型"社会和"中等发达型"社会。本文对3个历史阶段的分期特征进行了阐述。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
本文对实验用钢42CrMo进行了成分测定、热处理工艺设计、组织表征、性能检测与分析等研究。采用Jmat-pro软件模拟了42CrMo钢的冷却转变过程,并实测了实验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等温转变曲线,利用OM、SEM、硬度测量等手段分析了不同冷却速度和等温温度下的组织及特征,特别是贝氏体转变区间、类型、特征和含量等与硬度的关系,通过热处理工艺设计调控组织,建立了微观组织与硬度、韧性和耐磨性等之间的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制约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发展的因素及文化根源等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单极化”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