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eng46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层管理人员作为高层和一线执行者之间的链接体,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中层管理人员能否胜任其职务,能否在其岗位上达成优秀的业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及变革的成败。因此,如何突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和评价的标准也就成为当务之急。胜任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期兴起于美国的一个管理概念,是为确定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技能、性格特点而被开发应用的,因为其在人才配置和提高绩效方面所具有的潜在作用而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因此,研究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专家小组讨论等方法,探讨了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结构。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了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中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结果发现: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模型由三个维度构成,共10个因素:管理技能,包括团队建设与领导、授权能力、压力管理;个人特质,包括顾客导向、分析与概念性思维、影响力、成就导向、适应性;人际技能,包括沟通能力、人际洞察力。本研究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模型中,提出“压力管理”这一维度,指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层管理者应对部属所面临的压力进行有效地管理,并将其调整到最适当,以实现最优绩效。同时在胜任特征模型中还提出“顾客导向”这一维度,认为“顾客导向”是公司所有部门都需具有的胜任特征。 本研究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能较好地预测工作奉献、任务绩效、人际促进这些后果性变量,说明中层管理者在这些胜任特征上得分越高,其工作绩效结果越好。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部门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结构,即不同职种的胜任中层管理者在胜任特征10个维度上的典型表现形式。 本研究探讨了人口变量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行为表现评价的影响。通过对性别、年龄、企业性质、职种、行业类型等人口变量在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上的差异性分析发现:除了在“人际理解力”、“成就导向”两个胜任特征重要性的认知上,男性的得分比女性高,但对于其它8个胜任特征,女性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上均高于男性;销售类看重“压力管理”这一胜任特,人力资源类更注重沟通能力,但人力资源类在在顾客导向这一胜任特征重要性的认识上得分最低;民营企业在授权能力这一重要性的认识上还有所欠缺等。
其他文献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表明:紫外线可通过诱导活性氧及细胞因子产生DNA损伤和基因表达的改变导致细胞凋亡,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有多个信号转导途径参与.由于细胞凋亡与皮肤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UVB诱导表皮细胞凋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系统之一,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和凋亡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p38MAPK可被紫外线激
目的 分析派特灵治疗持续性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持续性HPV16、18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其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不同分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方法 选择10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临床乙肝五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
本文首先阐述了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然后对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重要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过程,以及
目的 研究对比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
摘要:高层建筑物地下室所用的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水泥用量较大,抗渗等级高,而地下室侧墙沿水平方向长而薄,其上部与下部分别受地下室顶板与底板约束,在混凝土成型期易出现温度收缩裂缝,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鉴于此,本文对地下室侧墙抗裂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下室;侧墙;抗裂  一、前言  根据有关资料调查统计,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开裂的数量约占调查底板总数的10%,而地下室侧墙的开裂数量
期刊
目的 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预后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1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不同分为低耐药屏障组(48例)、高耐药屏障组(46例)及未抗
目的 探究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37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蓝光进行治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