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外膜缝合法修复神经,其缺点为没有束间方向的控制,即再生的神经纤维错向生长,难以保证精确对合而影响神经的再生;外膜虽对合,轴突有可能回缩,留有间隙导致瘢痕形成,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导管法修复神经比其它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神经导管不仅仅是作为神经再生的临时通道,更重要的是为周围神经功能性再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故单纯改进导管自身的设计远不能满足神经的功能性再生。因此,可以从仿生设计的角度考虑,改进神经导管内微环境的设计出发,以神经基底膜成分为基础,用含有生物活性分子的材料制成复合神经导管,不仅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环境,提高材料对雪旺细胞(SC)的黏附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神经功能性再生。本实验对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材料进行体外MTT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相容性实验。通过观察其生物学性状,检测特异性表面标志,为下一步在体内修复周围神经提供理论依据。在体外实验基础上,用PLGA制成神经导管,并在导管内表面制成多层层黏连蛋白(LN)活性膜结构,在大鼠坐骨神经上构建神经再生室,分成T1和T2两组,T1组:(T1L)左侧坐骨神经,外膜缝合法;(T1R)右侧坐骨神经,PLGA桥接法(3mm间隙);T2组:(T2L)左侧坐骨神经,层黏连蛋白修饰后的PLGA桥接法(3mm间隙);(T2R)右侧坐骨神经,PLGA桥接法(3mm间隙)。通过特殊染色来观察再生轴突的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通过S-100蛋白和Gap-43蛋白免疫组化实验、脊髓Tunnel凋亡实验、小腿三头肌形态学观察、蛋白相对量检测和神经电生理图的分析来评价不同方法修复周围神经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上述实验研究,我们认为,PLGA材料对SC毒性低;PLGA表面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细胞黏附性;在体外,外源性LN能促进SC的黏附及生长,为其应用于动物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PLGA-LN复合神经导管能促进轴突的再生及成熟;PLGA-LN复合神经导管能减少脊髓前角神经细胞的凋亡,对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PLGA-LN复合神经导管能较早地促进靶器官的神经再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