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先勇小说创作中的悲悯意识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enumberon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悯意识是白先勇小说创作中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出身于贵族家庭的白先勇在童年时虽然锦衣玉食,却饱受肺病和战乱迁徙的折磨,幼小的心灵过早体味了孤独和无常,从而奠定了其悲悯意识贴近生活的低视角;他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通,加之对宗教观念的主动接受形成了其悲天悯人的艺术特质。这两点共同构成了他悲悯意识的渊源。我们从白先勇小说刻画的边缘人物身上,可以看到其悲悯情怀的不同表现:创作早期的短篇集《寂寞的十七岁》中,作者的悲悯还局限于一己悲欢的感伤,主人公多是与自己童年有相似情感经历的孤独寂寞的少年,他们在目睹成人的畸形世界和经历了迷途式的行走之后孤独地成长。在对命运的感悟和思索中,作者体会了历史流变的沧桑,对辉煌不再的军人和顺从命运的女性有了更深的同情和宽容,在他们的生存困境中燃亮一盏不灭的“心灯”,激发他们的命运意识。母亲的病逝和置身异域的双重刺激所引发的生存思考投射到身处夹缝的游子身上时,作者试图探索中西文化中中国人在认同危机中的生存意义。长篇小说《孽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特而又不无柔情的特殊世界——同性恋王国,从父与子,灵与肉,情与法的矛盾中,展现悲悯的终极目标“救赎”的完成过程。在社会结构发生转型与变动的今天,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文化权威的消失,道德力量的弱化,为这个时代的人们留下了精神的迷茫和痛苦,重建文化新传统,寻求自我认同的价值资源,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使命和精神选择。白先勇在创作中所秉持的宗教般的悲天悯人精神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问,对社会的批判、同情和拯救,有助于文学真正进入形而上的终极关怀层面。
其他文献
<正>全球能源短缺与环境保护的压力与日俱增,使得可再生能源利用成为各国政府新的能源战略的重要核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主要依靠政府给予政策和资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它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和学习理念,并对教学活动中的诸多方
<正>中美建交打破坚冰台孤悬海外枉图强金门炮战后的十几年,两岸基本上风平浪静。时间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上各种政治势力急剧分化和
<正> 中药的不良反应已屡见报道,有些还相当严重,但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中药不过敏,无毒性,多服少服不会造成恶果”的看法还有相当的市场,滥用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倡导
期刊
广大中小股东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但现行制度安排上忽略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其根源在于上市公司尚未建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现行治理结
<正>风电是资源潜力大、技术基本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在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已在全球大规模开发利用。"十一五"时期,我国风电快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知识遗产的主要保存地,公民获得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和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对一个地域的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信息提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但每一个图书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PNS并发ARF 1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主要表现为头晕、恶
<正>1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的定义华为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是将电站作为面向客户可交付的产品,从电站建设到运维全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将数字信息技术与光伏技术进行跨界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