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反腐倡廉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而微博反腐正成为区别于他媒体时代我国反腐进程中最新兴的反腐形式。与网络举报中把反腐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举报网络平台不同,微博反腐是进行主动曝光的网络反腐机制。本文中微博反腐被认为是各参与主体在微博平台中基于各自的角色功能对腐败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的传播互动。基于主体性而言的微博反腐机制可以被认为是在微博反腐过程中各主体所发挥的功能、担当的角色,以及相互沟通的途径和互动过程。在新媒体时代,独家信息不再成为唯一竞争力,如何对信息进行解码和分层解读也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利。如何从海量的信息流中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受众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相比较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来说,微博给予了用户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强的主体性。微博反腐则让用户们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利用手中的权力,让一个原本属于个体的行为获得某一个甚至更大群体的关注和支持,进而演化为一种群体性力量,作为微博平台的使用者,既是作为受众来使用这个工具,同时也是信息和意义的生产者,参与创作与传播。微博反腐成为打击中国腐败现状下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微博反腐与传统的体制内反腐到底有怎样的差异性,又是何种因素刺激微博反腐产生如此效果,在微博反腐行动的身后,各要素之间又隐藏着怎样的关系?综合以前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雷政富案”“杨达才案”“刘铁男案”三个典型微博反腐案例作为切入点,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比较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典型微博反腐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微博平台中的反腐动态过程。本文将从生产性受众视角切入微博反腐机制研究,通过对三个典型事件的微博舆论生成路径的程序再造和微博用户的功能角色的对比分析,在内容数据化统计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不同层级的微博反腐主体在反腐舆情各个阶段的影响力,微博反腐主体的参与程度以及行为角色,来探究微博反腐的主体互动关系,通过微博反腐的特殊传播模式来探索反腐机制的构建,以期在研究结果中得到微博反腐过程中各个主体的表现形式与传播路径,对比传统反腐平台,在线上与线下、网络与现实的对比中,找出差异与进步空间,为反腐工作提供操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