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不断的探索,精准医学与个体化治疗逐步被大众承认。2001年,中国科学院刘新垣院士提出癌症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策略(Cancer Targeting Gene-Viro Therapy,CTGVT)。这是一种将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两种方法合二为一的全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病毒上插入治疗基因,靶向的进入肿瘤。经过病毒的复制,使得携带的基因的扩增。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本实验研究中,我们采用CTGVT策略,通过向载体的多克隆位点(TK区)插入外源基因从而增强溶瘤腺病毒对于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病毒靶向到肿瘤细胞并在其中大量复制的同时携带的治疗基因IL-24与IFN-β也随之大量的复制,从而大大提高了抗癌效果。并且运用腺病毒复制特异性Survivin启动子(sp)的优势,同时将E1B区的55bp(Δ55)碱基删除,从而构建溶瘤腺病毒Onco Ad-surp-E1A-E1B(Δ55)。通过重组技术,将IL-24与IFN-β添加于溶瘤腺病毒OncoAd-surp-E1A-E1B(Δ55)载体中,得到新型重组双基因靶向溶瘤腺病毒OncoAd-(IL-24)-surp-E1A-E1B(Δ55)-(IFN-β)。同时我们还利用新型腺病毒构建系统。分别构建了空载病毒OncoAd-surp-E1A-E1B(Δ55),以及单基因病毒Onco Ad-(IL-24)-surp-E1A-E1B(Δ55)和OncoAd-surp-E1A-E1B(Δ55)-(IFN-β)作为对照,鉴定成功后,通过氯化铯梯度离心等纯化工艺得到滴度符合的实验样品,经过四种病毒以及无病毒对照组之间细胞实验的比较。将不同浓度梯度的病毒加于肿瘤以及正常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MTT检测、结晶紫染色;Hoche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OncoAd-(IL-24)-surp-E1A-E1B(Δ55)-(IFN-β)对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存活率;凋亡小体形成。凋亡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携带目的基因的腺病毒对于肝癌细胞的靶向杀伤效果明显,通过相关实验以及大量文章的查询,我们推测携带IL-24与IFN-β的腺病毒靶向感染肝癌细胞后导致下游抑制凋亡相关的基因活化水平降低,内质网应激持续进行最终触发caspase3、PARP等的级联反应走向凋亡途径。我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的研究,为腺病毒载体以及IL-24与IFN-β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精准医学与肿瘤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构思与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