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锡铁山矿床是产于柴达木北缘早古生代裂谷中的大型铅锌矿床,属于海底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SEDEX型),矿床在加里东运动中遭受强烈构造变形。本文主要对矿床形成时盆地构造控矿特征,以及后期变形改造特征进行研究,深入认识了矿床控矿构造型式,揭示了矿床成矿规律。 论文详细介绍了矿体在平面上、剖面上、侧向上形态特征,并对矿体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对矿层沉积层序的研究,根据国内外对抬斜盆地的研究,恢复了矿床产出的盆地构造的轮廓和方位,发现和提出了锡铁山成矿盆地属于正向牵引抬斜盆地,控制了矿层的三维特征。论文通过对矿床中成矿元素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查明了矿床矿化内部的分布规律与矿床受盆地构造控制的形态是相对应的,并根据矿床的形态特点归结为沉积扇的成矿模式,完善了对控矿盆地构造的认识。 论文通过研究矿体的变形构造,发现矿床矿体的侧羽以及雁列具有前行、后行两种排列方式,上部前行剪切和后行剪切共存以前行为主,下部只有后行剪切。根据褶皱机制分析,后行剪切是反映褶皱变形主要机制的现象,广泛现场观察表明,达肯大坂群与滩间山群具有不整合的接触关系,通过地层层序关系和剪切形式论证了矿床为向斜构造形式。矿区对冲断层的存在,解释了前行剪切的成因以及两翼的倒转,揭示了矿床的整体变形过程。为进一步成矿预测提供了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