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交流交融:兴蒙乡蒙古族文化变迁研究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y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是党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要论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方向,也是构建各民族精神家园,实现“两个共同”的有效措施。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视角研究兴蒙乡蒙古族的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文化变迁,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内涵。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兴蒙乡蒙古族的历史渊源、经济发展及和周边民族的关系。第三部分对兴蒙乡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变迁现状进行描述。在760余年的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文化上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共赏的格局。其生计方式、语言、服饰、饮食、宗教信仰和节庆礼仪等均发生改变。第四部分为兴蒙乡蒙古族文化变迁的分析。变迁的原因总结为地理环境的改变、元明朝代更替蒙古族政治地位的改变,还有长期的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密切的交往中,相互影响,最后发生变迁。并且在变迁过程中,发生了特有的“文化回归”现象,形成了经济多元,文化多样的变迁特点。第五部分为启示部分。在兴蒙乡蒙古族文化变迁的个案研究中可知交往交流交融是不可避免的发展现象。并且“三交”对于民族发展、巩固多元一体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要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的能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南北蒙古族文化交融,最终形成了“美美与共”的多元文化和谐一体的文化格局。通过兴蒙乡一个局部地区的个案研究,希望可以以小见大,在现阶段民族文化多元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实现各民族文化和谐共生,以及如何构建多民族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证。对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一些较有意义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肥胖型糖尿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immunodeficiency,NOD/SCID)小鼠子宫NK(uterine natural killer,uNK)细胞的特性及其在妊娠耐受中
<正> 刘陵、洪育沂主编的《国际关系史简编——半个世纪世界风云》一书(以下称“简编”),已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近年来,我国已有二三部由本国学者编著的有一定分量的国际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宏观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2010-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和分析。结果
远离草原文明的云南蒙古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族群互动格局下进行着文化的"在地化"发展。虽然在文化类型上与草原蒙古族相去深远,却依然保持、维系着其民族认同。这一方面是由
辽东方言区是以沈阳、辽阳、鞍山、本溪和抚顺等地为代表的方言区。除了声母、韵母和声调与其他方言区明显不同外,本方言区在语流音变上有自己的特点。由于方言四声调值与普
目的:调查双相障碍(BD)患者稳定期残留症状及其社会功能。方法:收集64例BD稳定期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应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
新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制定、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据、理论指导和实施条件。文章首先
以试验方法改变日常水汞观测中涉及的化学试剂用量,来分析水汞观测的干扰因素,实验数据表明:硫酸试剂是影响水汞观测结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试剂量与观测结果(汞含量)成正相关关
<正> 一、抗精神病药恶性症状群的主要表现为高热、锥体外系症状和植物神经症状,其发生率约占服药者的0.5~1%,死亡率约20%,多数报道认为其死因有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
基层支部在矿山的建设和开采过程中,不仅存在集体的凝聚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在其组织工作中,存在着活动形式单一,党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等现象,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