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学科课程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已经不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学科课程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忽视了学校教育中的非学科经验如学校文化、师生交往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隐性课程这一长期被忽视的教育经验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潜在的、间接的教育经验,它以默化潜移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德行、态度、价值观、个性、情趣等各个方面,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对心智未成熟的儿童产生巨大的冲击。引导儿童道德发展,完善儿童心理品质是现代小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隐性课程则在此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小学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而其隐性课程开发更加困难。因此,关注农村小学隐性课程开发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小学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观察、访谈等方法考察其隐性课程开发的现状,总结隐性课程开发中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探讨结合农村实际、发挥农村优势,开发农村小学隐性课程的有效途径。本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此部分阐述了本研究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概念的界定以及隐性课程的基本理论。此部分对课程、隐性课程、课程开发、隐性课程开发为等概念做了界定,并介绍了隐性课程的特征、功能、类型、开发等理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小学隐性课程开发现状的概述。首先概述了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为本研究提供了背景分析。然后,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人物等层面详细介绍了里湖瑶族乡小学隐性课程开发的现状,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是总结农村小学隐性课程开发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首先指出农村小学隐性课程开发存在着物质环境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精神文化建设不全面、学校制度建设薄弱、教师素养普遍不高、实践活动太少,且缺乏吸引力等问题。然后,从历史和现实、主观和客观、人和物的维度深入分析了农村小学隐性课程开发不力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分析农村小学隐性课程开发的优势和原则。农村小学开发隐性课程的优势主要有:真实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文化环境、艰苦的生长环境、优良的学生品质等。农村小学隐性课程开发要遵循人本性、适应性、系统性、特色性等原则。第六部分是农村小学隐性课程开发的对策。此部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开发富有特色的农村小学隐性课程的对策。宏观方面要从观念和政策上促进隐性课程开发,微观方面要从学校内部各要素把握隐性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