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在自然语言中大量存在,语义模糊与精确一样是自然语言的特点。传统的二值语义理论不能准确地解释和处理自然语言的语义模糊。而查德的模糊集理论用隶属度这一概念能较好地处理语言的模糊性。本文正是以模糊集理论为主导对语义的模糊性进行初步地研究。 语义的模糊的显著的特征在于其外延边界不明,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特征,不能在语境中消除。相反,含糊,概括,和歧异可由语境来消除。这说明含糊,概括,和歧异与模糊比较,后者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要突出的多。 语义模糊的语义边界不是确定的,而是模糊和延续的。同时,语义模糊的核心部分可以确定。另外,模糊的变异性表现在模糊与精确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语义信息假设以语义特性的方式存储于认知系统中。而人们习惯于将某一个项归入范畴中,语义范畴可以看作模糊子集。在这个模糊集中典型起着标准典范的作用。一个非典型离典型越近,它的隶属度就越高。典型和软原则在人们理解语义的模糊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模糊语义可用隶属度的方法来得到一个定量的描述。不同的条件和限制词都影响着隶属度的制定。 本文从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两方面对模糊语义进行了研究,并从语言学,逻辑,心理和认知的角度对语义模糊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语义模糊有一个全面的,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