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人工造成家兔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通过连续测定脊髓损伤前及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血清钙、镁、铜、锌、铁元素的含量,结合平行进行的动物后肢神经功能学检查和电生理学(SEP)检查,观察其在脊髓损伤后及功能恢复过程中的变化及转归,探讨其发生机制及其在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为临床上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26只,体重2.5—3.0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损伤A(SCIA)组(n=10),损伤B(SCIB)组(n=10)和对照组C组(n=6)。A、B两组动物,3%戊巴比妥钠30mg/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俯卧于手术台上。背部正中切口,显露、切除T12棘突及椎板,暴露脊髓0.6×0.6cm,Allen氏法垂直打击致伤脊髓。致伤能量:A组100gcf,B组60gcf,然后止血关闭切口。C组用相同操作方法显露T12段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以资对照。三组动物分别于术前、术后30分钟、24小时、72小时和7天由小隐静脉近端采静脉血。用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每次取血2ml,试管内室温静置,血液凝固后30分钟—60分钟,电动离心机3000r/分离心10分钟,分离出血清置于-80℃低温冰箱保存备检。取血清0.5ml,加入去离子水1.5ml稀释后,用美国贝克曼公司Spectra Span V型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进行各种元素含量测定。测定所用的塑料及玻璃试管均经去离子水处理。与采血相同时间点分别对A、B两组动物进行后肢神经功能学检查。功能分级标准参考胥少汀的6级评定法:0级:后肢和尾部无活动(不包括后肢痉挛)。Ⅰ级:后肢和尾部微动。Ⅱ级:后肢和尾部有活动,可带动关节,甚至1肢可站立。Ⅲ级:双后肢可站立,但不能走动,尾部摇摆。Ⅳ级:双后肢可站立、行走、跑则不稳,尾部摇摆或翘起。Ⅴ级:正常走跑。神经功能学检查的同时,结合电生理学—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所用仪器为丹麦产DANTEC Key pointportable型二通道诱发电位记录仪与磁刺激器。针式刺激电极插入动物左后肢跟腱内侧,针式记录电级(黑)置于颅项两耳之间之皮下,参考电级(红)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