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度效应的非饱和黄土湿陷与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ayab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一步进行,许多重要性建筑不得不修建在黄土地基上,黄土在水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会产生湿陷,进而导致建筑物出现开裂甚至倾斜倒塌。由于西宁地区有较大的温度变化,黄土的湿陷性以及强度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对工程性质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外试验与有限元软件模拟的方式研究了温度对非饱和黄土湿陷性的影响,使用带温度控制箱的动三轴仪研究了温度对非饱和黄土强度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得到西宁地区非饱和黄土湿陷时间发展及空间分布规律,在时间发展中,黄土湿陷变形发展规律近似为前期较快,中期趋于平稳,停水后又会产生二次湿陷,在空间分布中,湿陷量会随着远离中心点而逐渐减小,且浸水试坑存在一个边界效应,超过试坑边界后湿陷变形会迅速减小。黄土预浸水法的影响边界大约在20~25m之间,在这一范围内黄土的湿陷变形量趋近于0。(2)非饱和黄土的湿陷性在10~30℃时,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增强,但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70℃),浅表层黄土将会产生一个负向位移的变化,进而减小湿陷性,且浅表层出现较大的孔隙。(3)温度对非饱和黄土的强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当在0℃以上时,土体抗剪强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低于0℃时,黄土强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增大。(4)温度对非饱和黄土湿陷及强度的影响是对立统一的。其对立性体现在0℃以下时,黄土间自由水会结冰形成冰夹层,从而极大的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而此时由于冰夹层的支撑作用,黄土会失去湿陷性。其统一性体现在0℃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粘滞性变小,渗透系数因此增加,使得土体的孔隙比减小,在湿陷中体现为土体结构进一步发生破坏,土体团粒化程度提高,湿陷性增强。在强度中,孔隙比减小代表着土体结构变得更密实,从而强度增加。
其他文献
制造业占我国GDP约30%,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但大而不强、自动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客观存在。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表面缺陷检测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表面缺陷检测任务
氰化氢(HCN)是一种典型的非常规大气污染物,具有易燃性和剧毒性。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含氮物质的加工过程中均会产生氰化氢气体,废气中氰化氢的存在不仅会制约工业废气的资源化利用、影响其他污染物的净化,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本文基于国内外氰化氢净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实际工业应用上对于优化工艺段与节能减排的需求,开展了低温下催化水解与氧化氰化氢的研究。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以二氧化钛为载体的
科学技术地进步推动各行各业快速改革,特别是生物学方面,全基因测序的成功,使得对癌症基因表达数据的获取代价急剧下降,为系统的研究癌症基因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癌症基因表达数据的特性是维度高、样本量少、信噪比大,如何在这样的数据集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们对癌症基因表达数据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技术路线不够成熟,对基因表达数据研究不够透彻,这些成果不能在临床医学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住宅行业发展迅猛。同时,随着建筑界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的提倡,低碳节能建筑日益受到大众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城市(如天
春小麦是宁夏、内蒙古、甘肃等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干旱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最主要的灾害之一,也是影响小麦产量和产量结构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全球变暖导致我国北方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干旱的发生区域和频率呈升高趋势,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加剧。本研究主要结合宁夏的实际情况,以宁夏主推的春小麦品种永春4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宁夏银川的永宁县进行田间试验。小麦灌溉时期设定为分蘖期、拔节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分析。方法:选取自2016年5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47例为研究对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病灶/脊髓信号比值(Lesion-to-spinal cord Ratio,LSR)及
第一部分全身低剂量CT对多发性骨髄瘤病损分布的评估价值目的:以全身类PET成像为对照,探讨全身低剂量CT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病损分布的评估价值。材料和方法
还原性工业炉窑尾气(如黄磷尾气、密闭电石炉尾气)中含有多种杂质气体,其中硫化氢(H_2S)含量大约为600-1000mg/m3、磷化氢(PH_3)含量大约为500~1200mg/m3,不仅影响炉窑尾气中资源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等)的回收,而且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工业炉窑尾气中的H_2S、PH_3进行脱除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业干法脱除H_2S、PH_3中主要采用的是工业活性炭吸附催化氧化
目的: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确诊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为金标准,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