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化检测技术在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国防和反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基于微梁的阵列传感器是生化检测向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多目标、高灵敏度检测方向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论文以开发高通量、高灵敏度、低检测限的生化检测技术为目标,研究基于集成双光栅干涉与CCD检测结合的阵列位移测量方法,将其应用于微梁阵列生化结合表面应力的检测,为实现阵列化生化检测提供一种途径。围绕这个目标,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首先阐述了集成双光栅干涉位移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利用基于矢量衍射理论的商业软件,计算了不同参数下集成光栅的输出光强;继而对仿真得到的输出光强进行余弦拟合,得到拟合的标准偏差。接着,分析了集成光栅可动部件与光栅间距和占空比对余弦拟合标准偏差、光强衬比度和输出光强峰值的影响,且指导设计了集成双光栅。最后,设计了集成双光栅干涉扩量程位移测量的计算流程,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研究了敏感表面应力的平动式微梁的力学模型,结合对微梁位移响应灵敏度和机械热噪声分析,进行了结构材料的选择及微梁的结构设计。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支撑梁结构参数和其表面敏感层长度进行了优化。分析了集成双光栅干涉表面应力敏感结构的检测灵敏度和生化检测中的补偿方法。在透明基底上,摸索了利用金属反射辅助层进行玻璃浅槽上对准光刻及剥离图形化金属光栅等关键工艺,设计了铝作为牺牲层的聚合物表面微加工工艺流程,进行了三次流片加工,制作出了平动式聚酰亚胺微梁阵列。构建了基于CCD的成像测试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噪声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测试系统噪声的主要因素是扩束激光的光强漂移和随机噪声,复杂的成像光路使得系统噪声明显增大,而液体环境中测试噪声也有所增加。同时,对加工得到的集成双光栅微梁进行了测试实验,测得铝梁在空气中650nm的位移回复过程,以及聚酰亚胺微梁在溶液中850nm的位移变化,验证了集成双光栅微梁扩量程位移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利用聚酰亚胺微梁进行了羊抗兔IgG和兔IgG对的免疫反应初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