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内部风险管理与外部监管体系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租赁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随着人类社会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的出现,租赁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但随着融资租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租赁又引发了很多紧跟时代潮流的话题,其中不乏轻资产化的企业运营、上下游产业链的分析管理、以虚拟经济为纽带的产业整合、全球化视野下的风险管理等等。  目前国内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脱胎于商业银行,其经营管理思路和方式都很难摆脱商业银行的一些思维定势。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融资租赁产生于商品交换与社会资源稀缺性的逻辑过程;采用以风险管理为主线,在对融资租赁业风险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适应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融资租赁业相对发展水平的融资租赁业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相应政府监管体系的建议。  本文在分析融资租赁业所面对的一般性金融风险以及其自身所面临的一些非一般性的特别风险的基础上,将金融领域普遍适用的一般性分析工具及理论模型与融资租赁特殊的业务经营管理流程相结合,调整了一般性分析工具及理论模型的限制条件或使用方式,使其适应融资租赁的特殊风险特征,并说明了其实践及使用方法。  论文认为:融资租赁企业不应仅重视业务拓展过程中的风险审核问题,而更应意识到风险产生于社会资源稀缺性,有必要更多的关注宏观风险、产业风险和资本风险。同时,风险管理体系应根植于整个业务经营管理过程,非如此不能将风险管理很好的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最终将导致不能很好将两者结合的企业从该产业中被淘汰。实践上,每个企业在建设其自身风险管理体系时都应分析采用最适合其自身特点及关注重点的分析工具及理论模型,并根据适用性的回溯分析不断调整工具模型的使用方式。而对于宏观监管则应继续坚持目前适度监管的整体思路,以优化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建设和加强风险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以完善。
其他文献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外部经济失衡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就是外贸依存度偏高,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连年增长。截止20
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一直是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的主要模型与文献。其中,货币危机模型包括国际收支模型、自我实现的预期模型、道德风
封闭式基金在封闭期内以低于其净值的价格交易的现象称为封闭式基金折价,Weiss和Peavy(1990)总结了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的特征表现,并称之为“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理论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