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模型,研究脑池内灌注和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对治疗CVS的作用,并比较二者对CVS的治疗效果。 方法 经额颞开颅,视交叉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兔SAH模型。分别采用脑池内灌注和静脉注射尼卡地平的方法治疗CVS。经脑血管造影测量BA直径及病理检查观察BA的形态学变化来评价CVS的严重程度。 结果 脑血管造影结果提示:SAH后3d时全部动物模型均发生了CVS。对照组3d时平均CVS值为38.8%,其中轻度CVS占20%,中度占80%;7d时CVS程度最重,平均CVS值为55.2%,其中中度CVS为40%,重度为60%。静脉治疗组SAH后3d时轻度CVS占60%,中度占40%;7d时轻度CVS为40%,中度为60%。脑池内灌注组3d时,轻度CVS占80%,中度占20%;7d时轻度CVS为60%,中度为40%。说明脑池内灌注和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均能降低CVS的严重程度,其中前者的作用更为明显。病理检查结果表明:SAH后14d内血管壁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包括内皮细胞的肿胀,内弹力膜皱缩,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等。以7d时最为明显,经尼卡地平治疗后上述变化明显减轻。而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对比,脑池内灌注效果更好。 结论 经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能明显减轻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并可减弱痉挛血管壁的病理学变化,其治疗作用较静脉给药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