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后,各国争相使用宽松的财政政策以期增加社会有效需求,这使得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政府债务已成为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债务问题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因为预算法限制,大多是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所形成的,这意味着地方债问题与银行系统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我国因为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发达,融资模式大多是间接融资,这意味着银行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巨大作用。一旦因为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到银行运行安全,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认识、和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国内学者己经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近两年中央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问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前人研究的一些问题已经解决,提出的一些建议,政府已经采纳实施。并且当前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经济形势,与前人研究的经济背景大不相同,政府债务问题需要重新进行研究。 本文对近几年中央出台的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进行了梳理,系统描述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当前的现状、特征及政策环境。与前人单从理论分析角度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不同的是本文利用城投债数据从实证角度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重新进行了研究。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从两个方面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原因: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为避免因其他变量缺失造成的误差,本文选取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三个控制变量。在构建财政分权指标时,本文比较了流行的三种构建方法,指出在本文针对国内各省之间差距的研究中选取财政自主度更为合理。在晋升激励指标构建中,考虑到人均FDI指标能及时反映晋升激励的特性,本文选取人均FDI作为晋升激励的指标。 本文利用2005—2014年省级城投债数据进行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原因。在控制了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三个变量后得出以下 结论:1994年分税制改革“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其财政支出不匹配,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有正的影响。我国行政上实行集中制:地方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而地方官员的选拔标准主要是依据其主政辖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因为地方政府并没有破产机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所负担的债务提供了隐形担保,使得地方财政预算软化;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有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