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CysC、血浆β2-MG、尿液NAG、尿液NGAL浓度水平,探究四者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其联合检测对CKD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肾脏病理穿刺活检患者血浆及尿液标本,共170例。根据患者肾脏病理活检报告结果以及结合本实验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49例。将余下的121例根据肾间质受损情况分为四组,30例肾脏穿刺报告示肾小管间质无病变作为肾小管间质正常组。余下91例明确存在肾小管间质受损的CKD患者,参照Katafuchi的病理评分标准,对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行半定量分级。根据评分结果分为轻度损伤组(1~3分)40例、中度损伤组(4~6分)31例和重度损伤组(7~9分)20例。分别收集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测定各组血浆CysC、血浆β2-MG、尿液NAG、尿液NGAL浓度水平,分析其CKD肾间质受损在年龄和性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四组之间各个指标浓度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CKD肾小管间质损伤以及对CKD轻度肾小管间质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1)对各组间患者年龄和性别构成比进行差异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性别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KD患者肾间质损伤程度越高,血浆CysC、血浆β2-MG、尿液NAG、尿液NGAL浓度水平越高(P<0.01)。在肾小管间质正常组、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中各个指标浓度水平均逐渐升高,除在血浆β2-MG中,CKD肾小管间质轻度损伤组与肾小管间质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各组之间浓度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浆CysC、血浆β2-MG、尿液NAG、尿液NGAL联合诊断CKD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86,置信区间为(0.972,1.000),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93.3%。(4)血浆CysC、血浆β2-MG、尿液NAG、尿液NGAL联合诊断早期CKD轻度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64,置信区间为(0.927,1.000),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86.7%。结论:在CKD患者中,血浆CysC、血浆β2-MG、尿液NAG、尿液NGAL均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反映CKD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血浆CysC、β2-MG同时联合尿液NAG、NGAL的检测,对于发现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尤其能提高诊断早期CKD轻度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