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建幼龄茶园和未封行茶园在生产管理上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就是杂草的防治。传统的人工除草具有费时、费力、费工的缺点,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需求。化学除草剂除草虽然具有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存在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探究不同的生态控草模式对茶园杂草高效安全的防治以及对茶园土壤理化特性、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试验以清耕处理的茶园为对照,在茶园行间覆盖黑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建幼龄茶园和未封行茶园在生产管理上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就是杂草的防治。传统的人工除草具有费时、费力、费工的缺点,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需求。化学除草剂除草虽然具有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存在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探究不同的生态控草模式对茶园杂草高效安全的防治以及对茶园土壤理化特性、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试验以清耕处理的茶园为对照,在茶园行间覆盖黑色地膜、防草布、稻草和间种鼠茅草进行对比试验,探究不同处理对茶园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茶园土壤理化特性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覆盖黑色地膜、防草布、稻草和间种鼠茅草均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发生,其中防草布、鼠茅草的效果最好,处理一年后,杂草株防效分别达到92.1%、88.7%,生物量防效分别达到92.33%、89.3%。2、夏季高温天气,茶园覆盖黑色地膜和防草布具有升温作用,其中黑色地膜的升温作用最明显,在10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比清耕处理高4.4℃,易导致茶树根系受到高温伤害;防草布对0-10 cm土层具有一定的升温作用,但对1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具有降低作用;茶园覆盖稻草和间种鼠茅草具有良好的降温作用,对10 cm土层的降温效果最明显,平均温度分别比清耕处理低3.4℃、2.2℃。冬季低温天气,覆盖黑色地膜、防草布和间种鼠茅草都具有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尤其是对5cm土层,土壤温度分别比清耕处理高3.4℃、3.5℃、2.4℃。3、覆盖黑色地膜、防草布、稻草和间种鼠茅草均可以提高茶园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在0-20cm 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分别比清耕高15.2%、13.2%、12.7%、12.7%。4、覆盖黑色地膜和防草布增加0-10 cm 土层的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覆盖稻草和间种鼠茅草可以降低茶园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尤其是0-10 cm土层。四种控草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尤其是覆盖稻草和间种鼠茅草。覆盖稻草和间种鼠茅草可以明显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间种鼠茅草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的作用最好。5、覆盖和间种可以促进茶树的萌发和生长。覆盖稻草和间种鼠茅草可以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P<0.05),发芽密度分别提高了 15.6%和15.0%,氨基酸含量分别比清耕处理提高25.3%和10.2%;覆盖防草布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但是对茶叶品质影响不显著;覆盖黑色地膜无增产效果,甚至降低了茶叶的品质。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将88份小麦品种进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以测定种子贮藏特性,测定其面粉色泽和面片光泽,并进行相关分析以明确小麦籽粒中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的主要品质效应。在此基础上,鉴定了124份小麦种质资源在3个年度间的LOX活性表型,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SSR标记进行关联分析,解析与LOX活性显著相关的SSR标记位点,鉴定与高、低LOX活性显著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研究结果如下:1.
茶树作为一种铝富集植物能够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在农业生产中,酸性土壤是影响作物生长的毒害因子之一。在土壤不同p H值的情况下,铝的存在形式各有不同;在其所有的化学形式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是Al3+。茶树自身具有铝富集作用且自身未受到损伤说明茶树具有耐铝特性。研究表明茶树的耐铝特性不仅与自身的生理特性相关,也与体内的内源微生物相关。本论文从茶树根系分离耐铝内生菌,对其进行鉴定以及相关分析实验。1.茶树耐铝
家蚕(Bombyx mori)属于鳞翅目类昆虫,拥有丰富的体色突变体,是研究昆虫体色形成机制的重要材料。本实验室前期以家蚕黄体色抑制突变体i-lem为研究对象,利用定位克隆技术将i-lem的候选基因初步定位为BMgn009799。BMgn009799编码的蛋白属于醛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AKR)超家族,该家族大多数成员都是依赖烟酰胺腺嘌吟二核苷磷酸(NADPH)进行氧化
铁蛋白(ferritin)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铁结合蛋白,在调节铁代谢平衡,抗氧化胁迫和抗病原物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引发的血液型脓病对养蚕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病毒的入侵和复制过程都需要铁的参与,因此研究铁蛋白与BmNPV之间的互作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家蚕铁蛋白的相关功能,也期望对家蚕抗NP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全球范围内栽植的高经济效益蔬菜。番茄在高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环境中会积累较高浓度的甲基乙二醛,高浓度的甲基乙二醛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而乙二醛酶系统正是高效去除甲基乙二醛的代谢途径,其中的乙二醛酶Ⅰ经前人研究发现是整个乙二醛酶系统中控制清除甲基乙二醛速率的关键酶。目前关于番茄乙二醛酶系统研究的报道还鲜有耳闻。通过前期研究,我们获得了过表达番茄SlGL
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可逆,高温热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大,并且热害发生的时间大有提前的趋势,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我国夏玉米的生产带来伤害。本研究通过对玉米进行40℃的连续高温处理,测定黄早4、8112、478和旅9宽的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变化,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变化;对玉米、拟南芥、水稻进行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筛选出玉米中可能参与胁迫反应的W
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草药,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茋类、多糖类、氨基酸等。生物碱作为潜在抗肿瘤化合物,往往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石斛中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成分,但在抑制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开发石斛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生物碱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研究石斛对胃癌细胞的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重要的水溶性色素,具有保护植物免受紫外线辐射、抗菌和病原感染的功能。外源激素和病原菌等均可刺激植物积累花青素。然而,真菌诱导植物花青素所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尚不明确。本论文首先筛选了可诱导拟南芥积累花青素的真菌;通过添加外源激素及其相应的信号途径抑制剂对拟南芥花青素积累的影响,判断其中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利用外源激素及其相应的信号途径抑制剂对MBW三联复合体突变体花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