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中动漫游戏的审美特性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ji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漫游戏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社会文化后现代转型的影响下,开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后现代审美取向,及至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动漫游戏已经基本显现出了整体性的后现代审美转型趋势。后现代的文艺创作理念和审美特性更是彻底渗透和融入了动漫游戏这一艺术文化类型。多元、颠覆与狂欢的创作理念和戏仿、拼贴等创作手法都在90年代初左右开始出现的动漫游戏作品中得到了非常鲜明的体现。  动漫游戏作为自90年代起越来越明显的社会文化视觉转向的代表,在自身艺术和文化的本源上表现出了审美方面的共性特征,正是这些共同的审美特性使动画、漫画和游戏这三者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和文化形态,并造成了这种艺术文化形态在当前越来越流行,对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影响越来越巨大的现状和趋势。动漫游戏三者之间共同的娱乐追求和高度虚拟假定的艺术特色使得它们的结合显得顺理成章,同时,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动力催化了这三者的紧密结合,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因素也推动了这一成果的出现。  动漫游戏是一种集造型艺术、影视艺术、文学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叙事艺术,图像、声乐和文本是动漫游戏进行多重性表层化叙事的具体途径和手段。在视觉艺术的层面上,动漫游戏通过特殊的图像表现形式营造出感官层面的空间形式美感;在听觉艺术的层面上,通过声乐的多种表现手法,产生情感上的特殊感染力;在文学艺术的层面上,通过对内在视像的构建,刺激思维的自由想象,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综合性的叙事艺术层面上,于叙事结构、叙事手法和叙事内容上都鲜明地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动漫游戏审美特性的形成与自身后现代的精神内涵有着必然的联系。多元文化主义、技术崇拜主义、解构主义和狂欢主义是当前动漫游戏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后现代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
其他文献
单词是构成英语的基本要素。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英语水平,由此可见,单词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反之,学生对单词掌握不好的,进行听、说、读、写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诗坛又提及了古代汉诗和现代汉诗、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但仍处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主流诗坛为唯一视角之中,没有取得应有的进展。而拒绝当下各方面胁迫的赵野及其诗集《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