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等级、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数据分析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920997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的“三大基石”是集聚经济、资源禀赋差异与空间转移成本,目前在中国最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城市不仅是空间转移成本的研究对象,也是政府等级体系和产业集聚的缩影和集中表现。分别选取代表政府作用的行政等级和市场作用的产业集聚,在分别研究两者对城市经济增长各自影响的基础上,增加对两者综合效应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城市行政等级对城市经济增长表现为既有“促进”也有“阻碍”作用。“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生产要素、生产效率和相关政策在高行政等级更优来体现,“阻碍”作用一方面来自于城市本身容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源于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抑制。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会形成相关产业、相互替代产业或前后向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集中,进而通过规模效应、外部性、本地市场效应等作用于城市经济增长,但这种影响是非线性。政府力量是产业集聚的外部动力,通过相关政策等带来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影响产业集聚,所以认为城市行政等级对产业集聚具有“隐效应”,行政等级和产业集聚会通过综合效应影响城市经济增长。  以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2000-2015年间的城市数据为样本,经济增长模型为基本理论模型,用统计分析、OLS回归和系统GMM回归分析发现:111个城市的行政等级经过了调整变化趋于稳定,产业集聚指数存在差异性和不均衡性,第二产业集聚较明显,城市经济增长的变化也呈现差异性,低行政等级的后发赶超优势突出。城市行政等级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有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其中二三产业集聚的作用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两者的综合效应中第三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此外资本、劳动力仍是影响111个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城市规模的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而且城市规模在含有综合效应的回归中还抑制了城市经济增长。因此,城市不仅要合理控制集聚规模,还要积极寻求其他产业在本区域内的集聚,进而产生多重集聚经济,影响城市经济增长,同时根据不同行政等级和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充分发挥基础生产要素的作用,寻求城市行政等级、产业集聚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
其他文献
许某,56岁,前些天夜里突然剧烈胸痛、大汗淋漓。家人见状怀疑病人患的是急性心梗,马上叫来出租车,但在去医院的路上,病人突然双眼上翻、四肢抽搐、面色青紫,全车人急得束手无策。到达医院后,医生判断病人已经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由于心肌电活动极度不稳定,因此非常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属心室纤颤最凶险。发生心室纤颤时,心脏不能正常排出血液,迅速导致大脑与心脏本身缺血缺氧,可造成病人在短时间内死亡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实现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宏观调控的重要环节,是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湖南88个县的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湖南8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伴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这种影响渗透到了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作为世界经济突出的表现形式——国际贸易,同样受到了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