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商业开发已经进行了近二十年,但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以及对于承载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却没有随着旅游开发的加强而深入。有关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在国内有很多典型案例,较为成功的如安徽的西地、红村,但古村落开发中的一些“弱者”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本文所选取的陕西韩城党家村是我国中部地区秦晋文化融合交汇的典型代表,其承载的文化核心是传统“和”文化。在对党家村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和”文化正面临着诸多矛盾:新生代对于古村的开发与重建、古迹保护中的无意识破坏、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等,这些现象使得本文作者产生了研究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问题的想法并付诸实践。本文正是借助科技哲学的理论背景,重点探讨了作为北方古民居典型代表的党家村在历史变迁中出现的传统“和”文化传承问题,通过定点观察、对象访谈、文献查询等形式把党家村当作研究整体,希望将党家村七百年形成的“和”文化加以挖掘和整理。当然党家村的“和”文化现在正存活在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中,这个系统里有传统的东西,但更多的是当代普遍存在的三农问题,如村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文物古迹保护意识单薄、青壮年外出打工等,所以在研究党家村“和”文化对于解决当今农村的文化缺失问题也有借鉴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对于繁盛时期的党家村及其“和”文化的回顾与研究:对于历史变迁中党家村“和”文化的传承研究;对于当今农业社会中文化确实问题的思考;对于党家村“和”文化回顾的理论价值思考。在以时间为主线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某一特定环境中固定研究模式的追捧,如近几年对于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更盛于对其文化本质的研究,即使传统文化保护的呼声很高但传统文化的流失依然不止,这就是学术研究的不足之处—不能对其所研究的对象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只能所谓某一领域研究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