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多肽类药物常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症的治疗。与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蛋白多肽类药物表现出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很少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1]。但是,蛋白多肽类大分子药物也存在稳定性差、易酶解、生物半衰期短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出来纯天然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表明,丝素蛋白作为一种药物载体材料,具备优良的理化性能和缓、控释作用。特别地,对于蛋白多肽类活性大分子而言,丝素蛋白材料可以更好的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本文通过丝素蛋白包埋蛋白多肽药物以达到药物缓释的目的。主要研究了蛋白药物与丝素蛋白之间的非特异性吸附、奥曲肽-丝素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蛋白多肽药物在不同丝素蛋白载体(凝胶、微球)中的包埋和释放行为。通过包埋蛋白药物的丝素蛋白材料的体外释放实验以及人生长激素与丝素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研究,表明干扰素、人生长激素与丝素蛋白之间均存在较强的非特异性结合,当在体系中加入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或钙离子(Ca2+)时,这种非特异性吸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根据FT-IR和XRD检测分析可知,未处理奥曲肽-丝素微球(Octreotide-SFMSs)、甲醇处理奥曲肽-丝素微球(M-Octreotide-SFMSs)和乙醇处理奥曲肽-丝素微球(E-Octreotide-SFMSs)中β-折叠含量分别为23.47%、41.06%、43.64%,表明优化后奥曲肽-丝素微球中β-折叠含量得到显著的提高,且乙醇处理微球结晶结构发生了从Silk I向Silk II的转变。就奥曲肽-丝素凝胶而言,随着奥曲肽装载量的增加,丝素超声凝胶中β-折叠含量有所降低,而丝素PEG凝胶没有显著变化。根据奥曲肽-丝素微球的体外缓释实验可知,经甲醇处理后奥曲肽-丝素微球24 h突释量从69.36%降低到19.58%,而乙醇处理奥曲肽-丝素微球更是降低到7.45%,表明甲醇、乙醇处理的奥曲肽-丝素微球均可以明显改善药物的突释现象。在奥曲肽-丝素凝胶的体外释放实验中,奥曲肽-丝素PEG凝胶整体缓释效果相对于丝素超声凝胶稍好。大鼠体内实验表明给药后1 h到达第一个峰值,24 h后到达相对平台期。进一步的模拟口服给药实验中,向人工胃、肠液中添加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明显加快了奥曲肽的释放,为今后开展动物口服实验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综上所述,丝素蛋白与干扰素、人生长激素等大分子量蛋白药物之间存在可逆的非特异性吸附。另外,丝素蛋白微球/凝胶可以有效包埋分子量较小的奥曲肽,并通过甲醇、乙醇处理达到良好的体外缓、控释效果。这充分证明丝素蛋白材料作为蛋白多肽类药物递送和缓释载体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今后更好地利用和提高其载药特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