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共附生真菌的转录活性以及共附生微生物脲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绵因其独特的生理结构,使得海绵通过滤食作用能够富集大量的微生物,目前已知的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包含了细菌,真菌以及古菌等。  海绵共附生真菌有着良好的生物开发潜力,海绵来源的活性物质中,接近65%都来自于海绵共附生真菌。目前关于海绵共附生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多基于分离培养的方法,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多样性缺失。本实验通过克隆文库的方法使用18S rRNA作为分子标记对两种南海海绵Theonella swinhoei和X.testudinaria的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中的真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在97%相似度划分中,两个海绵四个文库(TD、TR、XD和XR)中一共得到了35个OTU。经过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35个OTU分别属于真菌中的Ascomycota,Basidiomycota和Blastocladiomycota,其中属于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的(Eurotiales, Pleosporales和Capnodiales)是两种海绵中的优势目。属于Basidiomycota的OTU仅在DNA文库中发现,显示在这两种海绵中Basidiomycota可能并不是活跃的。通过本研究拓展了对海绵共附生真菌的多样性了解,为后续的海绵真菌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尿素是海水中一种常见的有机氮源,脲酶则是通过水解尿素形成氨和二氧化碳。目前的海绵中的氮循环对于尿素分解的研究甚少。在本文中,利用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在转录水平上对海绵 X.testudinaria中共附生微生物的脲酶功能基因进行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90%相似度进行划分,在该文库中一共获得8个OTU,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这些最相似序列大部分能够与该海绵中的DNA水平上的脲酶产生菌簇在一起,说明在海绵中的脲酶产生菌能够在海绵中发挥作用,参与海绵中的氮循环。除此之外,本研究还通过对海绵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脲酶产生菌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B81进行脲酶发酵优化,经过最终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成份为:葡萄糖25 g,蛋白胨12.5 g,牛肉膏5 g,酵母粉6.5 g,KH2PO42 g,NaCl1 g,尿素0.625%,Ni(NO3)20.00625%,溶于1 L人工海水中。通过优化后,使得脲酶的产量提高了170%,达到4.56 U/mg。本研究证实了海绵共附生微生物在尿素代谢中的作用,并拓展了海绵微生物中的氮循环的相关知识。
其他文献
本文以‘凤丹白’牡丹3年生种苗和定植3年的‘凤丹白’牡丹成龄林为试验材料,从种苗移栽、幼林抚育和成龄林种子产量及品质调控三个方面,研究了相关丰产栽培措施的生理学效应及
  民用飞机驾驶舱设计是一个综合飞行安全、系统功能、人为因素应用和舒适性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考虑,其中人为因素的应用在满足乘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在人与机之间起着最重要
主持人语:国际拍卖市场的共同发展,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紧跟趋势的话题。在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等大背景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新的增长点,并建立起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东部。有关兴安盟汉族的研究仅见部分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的报道,其体质人类学特征至今未见报道。为此,于2009年6月赴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及突泉县太平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