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统治秩序思想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342546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的巨著《资治通鉴》真实地记载了五代以前丰富的历史事实,并在叙述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真知灼见的历史观,提出了完整的统治秩序建立和巩固的思想。国家政权建立以后,统治者第一关心的就是政治的巩固和稳定。因此,建立所必须的统治秩序规范,建立各种形式的统治秩序方式则成为统治阶级最为迫切的政治任务和内容。笔者认为,司马光的成长经历及其学术渊源是其统治秩序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是司马光统治秩序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其“循理求知,行贵于知”的认识论则是其统治秩序思想产生的哲学依据。文章重点论述了司马光统治秩序思想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司马光的生平及思想渊源,主要包括其生活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及学术渊源、统治秩序思想产生的哲学依据等三个方面,得出其统治秩序思想的产生与其成长经历和思想渊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是司马光的君主观,主要包括其人君“五才论”、“修心三德”、“治国三要”等三方面,得出了司马光的君主观是其在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仔细研究后提出的治国方法,其中包含了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注意到了国家盛衰、君主的明昏与历史经验三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三是司马光的社会秩序观,主要包括其“王霸同一”的统治指导思想和“以礼治国,宽猛相济”的治世手段等二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司马光“以礼治国”的治国思想精髓。统治秩序的基本作用在于保证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一致性,使社会系统能够稳定、有序地持续运行。它基于北宋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其目的是希望君主和时人能接受他的主张,以此实现北宋政权的安定、社会的稳定和百姓的富足,以及在抗击北方诸少数民族上能有所作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