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一体化以及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学校承担着更多的历史重任。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对国家科技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弊端及引起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作为科技创新重要力量的发挥。要提高高校整体科研能力,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主要职能,进一步分析高校科研及其成果评价的基本特征与内涵,以及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对高校科研成果评价的主要理论体系以及基本框架。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高校三大主要功能并重的特点,指出当前我国政府主导型的高校科研成果评价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具有管理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基本特征,政府主导型科研成果评价是我国主要的评价方式之一。世界很多国家的科研成果评价特别是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评价是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手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文对科研成果的概念、组成以及科研评价的内涵、类型等分别进行了论述,阐述了政府主导型高校科研评价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我国所处的地位,提出了政府主导型高校科研评价的内容与标准。政府主导型高校科研评价应体现评价的监督性、激励性、导向性三大基本原则,评价应具有现势性与可持续性。由于高校作为研究主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进一步指出高校科研评价应始终强化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三个导向,遵循科学研究的自身规律。文章重点阐述了政府主导型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南大学近5年的科研获奖分析为例,探讨了科研评价的主要方式及途径,进而提出了政府主导型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改革完善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以社会为主体政府参与的改革设想,对该设想实施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实现我国高校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