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入住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和感染学指标特征,分析免疫学指标和感染学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两类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对象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并入住RICU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根据住院结局及出院28天内随访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单纯细菌感染组、单纯病毒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根据病原体感染机体后与机体细胞的作用方式,分为胞外病原体感染组、胞内病原体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预后、总住院时间、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PCT、CRP等指标的差异,探索免疫学指标和感染学指标与CA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对患者死亡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AP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1、共有9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生存组患者60例,死亡组34例;单纯病毒感染21例(占22.83%),单纯细菌感染患者52例(占56.52%),混合感染19例(占20.65%);单纯胞外病原体感染43例(占45.74%),单纯胞内病原体感染25例(占26.60%),混合感染患者26例(占27.66%)。大多数患者的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和CD8~+T细胞计数减低。2、对比不同结局的患者,生存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PCT、CR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0.05),而生存组的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及CD8~+T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死亡组(均P<0.05)。生存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低于死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PCT均为住院CAP患者死亡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对比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单纯病毒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和CD3~+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单纯细菌感染组(均P<0.05);单纯病毒感染组患者的血肌酐显著高于单纯细菌感染组(P=0.031),而CD4~+T细胞计数和CD8~+T细胞计数均低于单纯细菌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总住院时间、白细胞总数、血尿素氮、D-二聚体、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对比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胞内病原体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显著低于胞外病原体感染组(P<0.05),胞内病原体感染组患者的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和CD8~+T细胞计数也显著低于胞外病原体感染组患者(均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总住院时间、白细胞总数、血尿素氮、D-二聚体、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PCT均为CAP患者死亡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2、胞内病原体感染较胞外病原体更易引起机体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和CD8~+T细胞计数下降。3、单纯病毒感染的患者可能肾损伤较单纯细菌感染的患者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