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下的视觉异象——以牛为例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牛是与人类休戚共存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亲和性和典型性使其形象广泛出现在中西美术作品中,从先秦到明清,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象征吉祥和大地的中国牛与象征力量与财富的西方牛,在中西美术作品中,它们的视觉印象存在巨大差异。强调达意的中国绘画,与侧重写实的西方美术,这种差异早在原始时代就初见端倪,其不光与中西牛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创作材料、宗教信仰等因素也有巨大影响。现代随着中西艺术交流日益密切,中西绘画中牛的视觉印象开始不断融合,互取所长,如西方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牛开始使用大量装饰性线条,牛的创作理念开始向象征性和情感表达上发展,淡化了绘画对现实的模仿;同时张大千的大写意作品中的牛体现了毕加索立体派的精髓。现代象征主义的兴起,使中西绘画都开始崇尚用极简线条、色彩和造型表达作品要义,导致作品视觉印象都开始向原始艺术靠拢,呈现老练的复古味道。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工笔花鸟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一路发展下来曾有过辉煌的成就。隋唐时期,我国美术赢来一个全面发展的高潮,工笔花鸟画在这个时候独立成科了;至五
期刊
期刊
论文以静物画为研究线索,重点探讨油画形式语言特征的发展和融合。静物的表现首先是在大型宗教、历史、风俗画中作为陪衬物和点缀物存在的。16到17世纪在荷兰中产阶级的趣味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