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既是一种思想表达的媒介和工具,同时也是参与社会实践一种具体样态。话语的生成、发展和完善根源于物质生产实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和重塑社会理论。话语“外壳”是语言形式的外在表达,“内核”却是超越语义符号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外在形式表现为一种言语符号,符号所链接的社会意义成为廉政话语功能与价值的集中体现。理解廉政话语体系的整体框架,概念分析是前提基础。廉政实践所确立的具体内容是廉政话语概念分析的根本遵循,同时廉政话语的概念内涵是洞察廉政实践演变轨迹与基本规律的分析工具。廉政话语是以廉政实践为基础,突出强调政治系统的廉洁高效,以实现预防与惩治腐为价值目标,是政治性话语的具体形式。廉政话语不仅具有呈现廉政话语内容的工具价值,而且是参与廉政建设的一种实践形态,具有引导廉政建设实践的独立价值。政治性、实践性、历史性构成廉政话语的本质属性,每一历史时期的廉政现实议题,构成廉政话语的核心内容。廉政实践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构成廉政话语“叙事”革新的根本动力。廉政话语与廉政实践是辩证统一的,但是二者却不是同步进行的,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张力”,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深度挖掘廉政话语深层次的学理内涵,才能实现廉政话语对于廉政实践议题的“整体观照”。理解廉政话语的全部内容,不仅需要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的语义内容,还需将话语作为实践样态,剖析其参与实践的内在机理,这构成廉政话语学理分析的基本框架。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为研究对象,基于廉政的基本内容以及话语的学理构成,从静态的话语观和动态的话语观的“双重”维度解决廉政话语两个层次的问题:从静态的话语观,立足分析廉政话语的文本载体、叙事策略、话语资源、脉络主线、内在构成,重点阐释廉政话语的内在构成以及廉政话语是如何呈现廉政文化、廉政理念、廉政理论的主要内容,这构成廉政话语研究第一层次的内容;从动态的话语观,立足廉政话语生产与消费、廉政话语语境、廉政话语传播、廉政话语权的具体内容,重点阐释廉政话语是如何参与廉政实践以及廉政话语作为一种实践样态又是如何影响廉政实践,这构成廉政话语研究第二层次的内容。基于以上两个层次的主要问题,构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研究的主线。廉政话语“静态与动态”的研究视角,主要是基于廉政话语研究的“双重”问题导向而展开:其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的基本理论问题;其二,中国共产党廉政话语与廉政实践的内在关联问题。前者重点探究廉政话语的学理问题,围绕廉政话语的语义内容而展开;后者重点分析廉政话语在廉政实践的应用问题,不断提升和增强廉政话语对新时代廉政建设实践的公信力、解释力、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从静态的话语观来看,话语的内容框架是以话语文本、叙事策略、话语资源、脉络主线、整体样貌为主要内容。廉政话语作为话语的具体形态,具有话语最为基本的内容构成和属性特点,但同时又呈现出自身特有的属性和特质。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的历史演变与起承转合,是以文本话语为主线,文本的话语语词、语义内容、文本的互文性以及特有的叙事范式,呈现出廉政话语的“整体图景”。廉政话语的片段、集束、交叠和社会完整话语共同构成了廉政话语的基本单元,成为解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内容体系的一把“钥匙”。以文本互文性为方法,实现廉政话语语词、语义、语用的系统融合,通过“话语概念-政治隐喻-话语命题”的叙事策略,整合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廉政话语资源,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的历史演进轨迹和内容体系。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内容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构成了廉政话语的“精神标识”。深入分析廉政话语的脉络主线和内容构成,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廉政话语的语义内容和价值内涵,为全面理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廉政话语提供内容支撑。从动态的话语观来看,话语的功能不仅是表现世界,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实践样态去建构世界。理解廉政话语的全部内容,不能只将廉政话语理解为静态的话语文本,而需要从动态的理论视角阐释廉政话语如何参与并引导廉政建设实践过程之中,以此展现廉政话语对于廉政实践的功能和价值。廉政话语参与廉政建设的过程之中,主要是以四种实践样态即廉政话语生产与消费、廉政话语传播、廉政话语语境、廉政话语权,参与并引导廉政建设实践。廉政话语生产与消费是廉政话语创新的内生性动力。廉政话语与廉政建设实践互动集中体现为廉政话语“生产-消费”动态过程,这从本质上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廉政理念的不断革新。廉政话语传播是廉政话语与廉政实践动态交互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线上线下同心同圆”廉政目标的重要保障。廉政话语语境以“客观语境与认知语境”为理论视角,从客观和主观的“双重”维度把握廉政话语“起承转合”内在依据。廉政话语权集中体现为廉政思想、廉政文化、廉政理论在廉政建设实践中的权威性,是权力行为制约和监督的隐性社会“力量”。以动态的话语视角审视廉政话语生成与消费、话语传播、话语语境、话语权与廉政建设实践的具体衔接机制,能够为全面把握廉政话语对于廉政建设实践的功能和价值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引领共产党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起承转合”的历史轨迹,把握廉政话语的“整体图景”需要从静态话语观和动态话语观的“双重”样态把握其逻辑体系。基于静态话语观与动态话语观的学理内容,需要从理论深度和情感温度的双重维度把脉百年廉政话语的主要内容,需要科学分析百年廉政话语“共时-历时”性话语语境,需要全面梳理廉政话语叙事表达的基本要素,需要深刻理解廉政话语权的本质特征,需要理性阐释廉政话语与廉政实践的内在关联,才能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延展的“历史画卷”。进入新时代,以“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构成话语体系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廉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成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廉政话语的学理分析以及历史脉络的全面梳理,可以看出,廉政话语对廉政实践的功能和作用集中体现五个层面的主要内容,即公信力、解释力、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其一,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厚植廉政话语对廉政实践的公信力。公信力集中体现为党对廉政话语的政治引领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从根本上体现出廉政话语的本质属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在全媒体传播新体系以及新型主流媒体的政治引领作用;其二,创新廉政话语内容,强化廉政话语对廉政实践的解释力。解释力集中体现为廉政话语通过概念范畴的创新如“全面从严治党”,全方位呈现新时代廉政实践的内容体系,通过创新表达方式,以更加形象生动的话语内容对廉政实践的矛盾议题予以科学阐释。其三,挖掘法治语境的核心要义,扩大廉政话语对廉政实践的影响力。影响力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语境赋予了廉政话语新内涵,权力行为与法治理性的深度融合,凸显了廉政话语语义内容的法治权威和法治力量。其四,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廉政话语对廉政实践的传播力。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形成的“全媒体”时代,实现了传媒体系的深刻变革,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融合,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对于实现“线上线下同心同圆”廉政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其五,丰富话语权的学理内容,增强廉政话语对廉政实践的引导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背景下,以治理逻辑、治理理论、治理效能丰富廉政话语权的具体内容,增强廉政话语对于廉政实践的引导力。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的功能价值,需要从静态话语观和动态话语观的“双重”维度把握廉政话语的主要内容以及廉政话语与廉政实践的内在关联。廉政话语既具有呈现思想内容的工具价值,又具有引导廉政实践的独立价值。廉政话语不仅通过话语语义内容,呈现廉政实践的具体内容,而且它以实践的样态参与廉政建设过程之中,不断建构和重塑廉政实践的语义内容和价值内涵。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是对百年廉政实践“整体图景”的凝练和概括,同时也作为实践形态参与到廉政的具体过程之中,从而体现廉政话语的功能和价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的话语内容,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廉政领域的集体智慧,蕴藏着党对于廉政基本规律的理性认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立足廉政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了系统完整、喜闻乐见的廉政话语体系。理解廉政话语的全部内容需以静态话语观和动态话语观的“双重”理论视角,既要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话语历史脉络的主要内容,又要理解廉政话语与廉政实践内在衔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