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量子点因其出色的光学性能,如发射光谱随尺寸和组分连续可调、荧光量子产率高以及光化学稳定性好,逐渐成为生物领域重要的荧光标记材料。尤其在体外检测领域,量子点的高荧光和高稳定性不仅可以延长其作为荧光探针的寿命,而且能提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而高温有机合成的高质量油溶性量子点表面带有疏水性配体,使其难以直接进行生物相关应用,因此对量子点进行表面修饰以获得生物兼容性成为其生物医学应用的关键。量子点表面的疏水性配体种类众多,目前基于油酸/油胺配体的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方法相对成熟。但是研究者在合成过程中会选择硫醇配体来提高量子点的量子产率及稳定性,由于硫醇分子与量子点表面的Cd2+之间具有很强的配位作用力,而常见的配体交换法以及硅烷包覆法需要取代量子点表面的原有配体,并不适用于含硫醇配体的量子点的表面修饰。因此,研究适用范围广、效果良好的表面修饰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分别使用两亲性聚合物包覆法以及微乳液和二氧化硅双保护法对基于硫醇配体的疏水性Cd Se/Zn S量子点进行表面修饰,并将微乳液和二氧化硅双保护法应用于含有不同配体的量子点,制备出单色量子点纳米微球以及混色量子点纳米微球。将制备的高质量水溶性Cd Se/Zn S量子点作为标记材料结合量子点荧光免疫吸附检测法,分别实现了感染类生物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高灵敏度检测,以及这两种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具体内容包括:(1)聚合物包覆-单核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以及对感染类生物标志物CRP的定量检测。我们对基于硫醇配体的绿色油溶性Cd Se/Zn S量子点(517 nm)使用不同质量比的两亲性聚合物(PMAH)进行包覆,制备出三组单核水溶性量子点,分散性良好且尺寸均一。经过稳定性测试,发现当QD:PMAH=1:1.5时,稳定性最佳。以这种水溶性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材料,使用量子点荧光免疫吸附技术(QD-FLISA)对CRP抗原进行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5-1000 ng/m L。经过计算,最低检测限为4.67 ng/m L。(2)量子点荧光纳米微球的制备以及对感染类生物标志物CRP的定量检测。采用微乳液和二氧化硅双保护法制备量子点纳米微球,首先将基于硫醇配体的绿色油溶性Cd Se/Zn S量子点在搅拌的作用下进入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所形成的胶束内,经过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缠绕使微球更加均匀。接下来在微球外包覆二氧化硅壳层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在PVP和SiO2的两重保护条件下,所制备的微球与单核水溶性量子点相比不仅具有更高的荧光强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将其作为荧光探针,利用QD-FLISA对CRP抗原进行定量检测,检测范围为1-1000ng/m L,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0.45 ng/m L。与第二章节单核水溶性量子点相比,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倍左右,且基于量子点纳米微球的荧光免疫吸附检测同样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3)双色量子点荧光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对CRP和SAA的联合检测。本章节中,为了验证微乳液和二氧化硅双保护法制备量子点纳米微球的通用性,我们采用此方案制备了基于油酸/油胺配体的单色(红色)量子点纳米微球,并使用绿色(517 nm)以及红色(628 nm)油溶性Cd Se/Zn S量子点按不同的质量投料比尝试制备了混色量子点纳米微球。最终制备的红色量子点荧光纳米微球,在不同条件下同样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进行生物功能化修饰后对SAA进行定量检测,检测范围为1-1000 ng/m L,最低检测限为0.36 ng/m L。接下来我们将绿色以及红色量子点微球分别偶联CRP和SAA抗体,实现了在一个孔中同时检测CRP和SAA,检测范围均为1-1000 ng/m L,对CRP和SAA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69 ng/m L和0.83 ng/m L。此外,我们将所制备的混色量子点纳米微球作为探针进行Hela细胞成像实验,与传统的荧光探针相比,量子点纳米微球表现出极高的荧光强度,在细胞成像领域也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