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日益提高,文化方面的对外交流越来越多,多元文化的碰撞开拓了观众的观赏视角,使他们领略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盛宴,但同时也改变着我国影视观众的审美标准影响着他们的各种观赏行为。尤其是近20年来,外国动画作品改变了中国观众的动画审美需求,当外国动画明星形象和剧情编排风格深深刻在观众的记忆痕结构中时,其文化审美观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最终成为他们欣赏动画的参考标准,大部分动画作品在面对观众的选择时还是处在一种很尴尬的地位。
本课题运用经典文献调研、影视动画案例分析、创作实践与总结等研究方法,从影视心理学中涉及色彩学、声学、美学、大众传播学、影视技术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的相关理论来指导三维动画短片从前期创意、中期制作到后期混录合成的制作流程中的相应环节,并加以实践,创作了三维动画短片《FLY AWAY》。制作完成后分别播放给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观察记录他们观看完的反应,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观众对相同节目内涵的不同理解,通过观众对片子的反馈信息分析影视心理学理论指导三维动画短片创作的可行性及效果。
本课题从影视心理学中的行为理论出发,研究了创作者的创作行为与观众的观赏行为与传播体制环境的关系,认为不同艺术形态下的传播体制会制约创作者的创作行为和观众的观赏行为,创意者在创意中要充分考虑片子的传播途径,用途和可能影响目标观众观看的种种因素,全面的进行协调。从影视心理学中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出发,得出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关键因素,而营造双方的心理共鸣环境又是产生互动的前提的观点,在做一部动画片之前,应根据需要,从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和宗教信仰以及经济收入来确定目标观众从影视心理学的审美理论出发,研究得出为了得到不同的观众审美移情的效果,动画编剧也应该采用不同的视点来进行不同题材的创作,在符合大众审美观的叙述表象中蕴含深刻内核,使之达到雅俗共赏。
从影视心理学的审美和原型理论出发,完成了三维动画短片《FLYAWAY》的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和色彩设定,并根据故事脚本创作完成分镜头台本,完成动画制作过程中前期的工作任务。在电脑上用3d max软件完成角色和场景的建模,添加UV贴图,为角色加入关键帧动画并渲染出动画片段。在影视心理学中蒙太奇理论来指导动画片的剪辑,通过添加音效和对白营造出影片整体的节奏和氛围。制作完成后的动画片分别播放给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观察记录他们观看完的反应,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观众对相同节目内涵的不同理解,通过观众对片子的反馈信息分析影视心理学理论指导三维动画短片创作的可行性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