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从违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角度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jun0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内地贺岁片领军人物的冯小刚一直备受大众关注。他的电影凭借朴实而新鲜的语言铸就了特有的“冯氏幽默”,这些幽默已成为大众文化中的流行符号。许多研究者对冯小刚的贺岁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然而从现有文献来看,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从文学、电影学和艺术学的角度进行解读,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角度对冯小刚贺岁片的幽默进行的尝试性研究却很少见。  本文在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冯小刚贺岁片中选择了最能反映“冯氏幽默”的七部电影作为研究语料,然后从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切入,对冯小刚贺岁片的幽默进行研究,试图探讨其幽默语言的构成机制,从而揭示出其语言产生幽默效果的真正原因。  本文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是为了弄清在该特殊文本的语言中,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情况及所占的比例,进而总结出冯小刚贺岁片的语言特点。定性研究是为了分析冯小刚贺岁片的幽默是如何通过违反这两个原则而产生的。  经过研究我们得出四个结论。  第一,冯小刚的贺岁片中大部分幽默是通过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产生的。  第二,与违反礼貌原则的情况相比,冯小刚的贺岁片中大部分幽默是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  第三,就违反合作原则四个准则的情况来看,违反频率最高的是质的准则,最低的是关系准则;就违反礼貌原则的各准则而言,违反频率最高的是慷慨准则,违反频率最低的是同情准则。  第四,冯小刚贺岁片的语言有以下特点:首先,从违反合作原则的各准则看来,冯小刚贺岁片的语言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讽刺、夸张、重复、隐喻。其次,从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情况来看,大量口语,方言和委婉语的使用揭示了冯氏幽默语言的语用特点。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发现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本研究对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研究语言现象提供了一些启示。另一方面,本研究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和解读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其他文献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就已经关注到形容词带宾语现象。自此,形容词带宾语现象在学界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学者们目前已经对形容词带宾语现象在语义、
在加强高校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历程中,高校青年干部要从全局出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理性思考,并在工作中加以实践,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本文试图从信息论视角来探讨翻译中的信息损耗和过载现象,旨在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本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信息的活动,从本质上看,翻译的过程也是信息传递的过
配有通用串行接口,作为与HOST微控制器等通信的控制接口。可使用SPI Slave、UART、12C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