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产量高、消费量大、栽培广泛的食用菌。不耐高温是限制其人工栽培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了解双孢蘑菇的耐温机制和培养新型种质优良的耐高温菌株,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价值和理论意义。本实验室通过比较耐温型双孢蘑菇02菌株和常规双孢蘑菇8213菌株之间的转录组表达差异,筛选出一个与耐温相关的基因,对氨基苯甲酸.(PABA)合酶基因(Pabs)。该基因编码的P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产量高、消费量大、栽培广泛的食用菌。不耐高温是限制其人工栽培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了解双孢蘑菇的耐温机制和培养新型种质优良的耐高温菌株,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价值和理论意义。本实验室通过比较耐温型双孢蘑菇02菌株和常规双孢蘑菇8213菌株之间的转录组表达差异,筛选出一个与耐温相关的基因,对氨基苯甲酸.(PABA)合酶基因(Pabs)。该基因编码的PABA合酶(PABS)参与双孢蘑菇中PABA的生物合成。PABA是合成叶酸的一个重要前体,而叶酸是生物体内一碳单位的重要受体和供体,在一碳单位(C1代谢)转运过程中起辅酶作用;PABA还可以显著提高双孢蘑菇的耐温特性,然而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我们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Pabs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主要研究了过表达Pabs基因对拟南芥生理形态的影响,以及探讨Pabs基因在拟南芥防御逆境胁迫的信号通路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根癌农杆菌将双孢蘑菇Pabs基因导入拟南芥植株,该基因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DNA中并稳定遗传至后代,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PABS蛋白,促进植物中PABA的合成。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Pabs转基因拟南芥中总PABA浓度可达到野生型拟南芥中总PABA浓度的3倍。在拟南芥中对Pabs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PABA可以调节拟南芥的生长发育。拟南芥氨基脱氧分支酸合酶基因(adcs)是PABA合成关键基因,该基因突变会导致胚乳败育。过表达Pabs基因对成熟拟南芥植株的表型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会轻微抑制拟南芥幼苗主根的生长,表明了 PABA参与了拟南芥根的生长调控。与之相应,外源100 μmol/L PABA能显著抑制拟南芥根的生长,同时促进根毛的发育。另外,PABA会导致根尖生长素的积累。进一步研究表明,过表达Pabs基因导致根尖ROS水平上升,特别是在侧根冠(lateral root cap)和淀粉粒细胞(COL)中积累了大量的ROS。我们推测Pabs基因可能通过促进ROS的产生来调节植物根的生长发育。ROS处于各种信号转导网络的中枢位置,ROS动态平衡的改变不仅可以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还可以提高植物体抵御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的能力。在拟南芥中,我们发现过表达Pabs基因会诱导PR-1的表达,但是在Pabs转基因植株中水杨酸的含量没有增加。我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发现,在双孢蘑菇中过表达Pabs基因或者添加PABA可以增强双孢蘑菇对高温的抵抗能力。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 Pabs基因对拟南芥耐热特性的影响。在热激条件下,Pabs转基因拟南芥下胚轴和根的生理形态和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正常条件下,过表达Pabs基因会轻微诱导HSP101和HSP70的表达;而且在高温胁迫下,过表达植株中HSP70表达提高幅度要明显大于野生型。我们的结果表明过表达Pabs基因所导致的HSPs变化似乎不会引起拟南芥产生耐热的表型。我们还发现Pabs转基因拟南芥对UV-C的敏感性减弱。在UV-C处理后Pabs转基因植株系表现出较高的相对根长和较少的白化子叶。UV-C辐射会导致PABA的积累,表明PABA参与到植物响应UV-C胁迫的信号通路。过表达Pabs基因可以保护植物的DNA,增强植株对UV-C的防御能力。我们认为PABA是从多个方面来提高植物对UV-C抗性。PABA可以直接吸收UV-C,减少UV-C对细胞的伤害;也可以介导ROS生成从而提高植物抗氧化酶SOD和APX的活性,最终减少UV-C诱导的ROS积累;最后PABA还诱导DDM1基因的表达,维持拟南芥DNA的稳定。综上所述,本学位论文研究发现,双孢蘑菇PABA合酶基因Pabs能够在拟南芥中稳定遗传、表达,提高拟南芥的PABA水平;植物中PABA除了作为叶酸合成中的重要前体,还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调节ROS的平衡来参与植株生长、发育和抗逆等过程,对农作物品种改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是未来智能化作战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海军具体项目的内容,探讨国外水面、水下、空中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
分子内与分子间电输运作为有机电子器件中两种电荷传输形式,对有机电子器件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研究π共轭结构分子内和分子间电输运性质不仅有助于理解聚集态有机电子材料的电荷输运机理,对提高有机电子器件的性能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分子聚集态中,分子周围存在着复杂的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以常规表征方法很难分辨和研究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本征电输运性质。机械可控裂结技术是一种机械稳定性较高的单分子电学测量技术
随着海洋产业的发展,水下视频传输愈发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然而作为中远距离传输的主要媒介,水声信道却以其复杂多变的特性,成为了制约水下数据传输性能的主要痛点。为了对抗水声信道诸多不利的因素,比如带宽的限制和多普勒频偏的影响,学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为了更加高效地对数据,特别是图像和视频数据进行传输,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引入自适应传输技术。因此本文针对水声视频自适应传输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发生于鼻咽上皮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癌症中位居第三。因其高侵袭特性,致使大约80%的鼻咽癌患者初诊即处于中晚期阶段,丧失彻底治愈的机会。目前,放射治疗作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策略,仍存在较高的远端转移率、易复发等预后不良现象。研究表明,抗有氧糖酵解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癌症的途径。报道指出异常活跃的Wnt/β-caten
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等重大应用方向的兴起,对交通环境的准确、实时、三维、语义化的感知提出了迫切需求。激光扫描技术是当前大规模三维测量的最佳技术手段之一,为大规模交通环境的三维感知提供了数据基础。已有的面向交通的激光扫描点云应用主要集中在静态道路对象的提取和高精度地图的建模。交通环境是以车辆运行和驾驶者为核心的环境,因此对驾驶员的视觉感知评估,以及对交通动态过程的三维建模都是交通环境感知中的重要科学问
组织工程角膜(Bioengineered Cornea)是利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使用组织工程技术和方法,构建出可替代人角膜,用于治疗因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的新兴医疗器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并以每年新增超过50万患者。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盲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随着材料学和工程学的进步,组织工程角膜制备原料的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通过长期动物实验验证和临
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形成α-酮戊二酸(α-KG)。近年来,IDH1 Arg132位点的各种突变体被发现能催化产生大量的癌性代谢产物2-HG,导致胶质瘤、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研究表明,2-HG致癌的机理与其抑制α-KG依赖的双加氧酶,增强HIF-1α的表达,并引起DNA或组蛋白的高甲基化,阻碍细胞分化等有关。糖脂代谢重塑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然而,
钢铁材料强度高、塑韧性好,同时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易于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石油、海洋等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更新换代,大型工程结构件对钢铁材料力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析出强化是提高钢铁合金强度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寻找与基体“匹配”的纳米强化相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最近的研究发现,硅化物G相与马氏体钢基体(BCC-Fe)存在共格关系,并以纳米颗粒
目前,随着全世界对疾病诊断、精准医疗、健康监控等医疗健康领域日趋关注,生物传感技术在临床与实验室诊断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生物传感器所具有的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快速等优势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在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中,依然存在对大型仪器的依赖、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实际应用中对疾病生物标志物高效、即时检测的需要等问题。因此,研发高效、灵敏、特异、便携、快速测定的生物传感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建立了四
研究背景:胰腺癌作为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一直困扰着人类健康。据WHO最新数据显示,其已成为世界第七大癌症致死病因,而此现象在发达国家尤甚。在过去的二十年内,尽管研究者做出了诸多努力,然收效甚微,该疾病五年生存率始终未超过10%。导致胰腺癌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肿瘤细胞外存在大量致密的基质。在肿瘤基质中,存在大量的细胞和非细胞成分。其中细胞成分包括胰腺星状细胞,上皮细胞,免疫调节细胞等。其中胰腺星